为补充新增资本金及置换存量到期资本,在近期银行年报密集披露的同时,多家银行也公布了相应的资本补充计划。根据各银行公告,目前已有工行、中行等7家银行宣布拟发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不超过4000亿元。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包括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及优先股在内,2018年全年银行资本补充规模约6500亿,而2019年以来银行完成“补血”达3700亿,已接近2018年全年一半,若加入银行拟发行额度,资本补充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目前已披露的资本补充计划中,永续债取代二级资本债成为银行“新宠”。继1月中国银行首单永续债发行成功后,3月29日晚间,中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同意发行不超过400亿元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当日,农行、交行也分别宣布董事会同意发行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为不超过1200亿元和不超过400亿元,其中农行的“千亿大单”也是目前宣布拟发行的最大规模的永续债。此前,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工商银行也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将发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不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尽管发行百亿永续债的多为国有大行,但从银行年报看,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表现稳定,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监管要求。对此,中国银行副行长吴富林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要求显著高于目前的资本监管标准,使银行资本需求面临更大的潜在缺口。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大行缺少其他一级资本,而其他银行缺少核心一级资本,“为了满足新的监管要求,大行每年需分别再融资1000亿元,补充其他一级资本,融资压力较大。”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孙莹指出,相较于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形式,永续债发行相对容易,可以为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带来更为方便且成本相对可控的新途径。同时,永续债由于期限较长,可以解决银行长期资金来源问题,促使银行业务和资产规模有序扩张。
3月25日,央行开展50亿元央行票据互换操作,以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
3月25日,央行开展50亿元央行票据互换操作,以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实际上,2020年以来银行永续债的发行主体有所改变,中小银行开始成为获批永续债的“新生力量”。
实际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开年以来多次“点名”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要求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同时促进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小微主业,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
12月11日,中信银行成功发行2019年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将有助于该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高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日前,已有台州银行、威海商业银行和徽商银行相继发行永续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政策激励下,保险资金认购银行永续债意愿强烈,但由于监管要求,险资难以认购中小银行永续债。
目前,除商业银行股东增发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之外,IPO、非上市银行永续债以及优先股发行空间的开拓也成为商业银行“补血”的重要渠道。
中信银行2019年上半年实现归属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83.07亿元,同比增长10.05%。实现营业收入931.50亿元,同比增长14.93%;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57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59.88亿元,同比增长15.18%。
中信银行召开2019年业绩发布会时称,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成功发行400亿可转债,后续还将要积极推进400亿元永续债、适时启动发行400亿元优先股,保持各级资本水平充足。
央行网站20日消息,为提升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20日开展了首次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25%,操作量为15亿元,期限1年。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什么是永续债?永续债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