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创板申报企业材料获受理以来,部分保荐机构在制作申报材料环节已暴露出各种问题,更有保荐代表人因擅自修改招股书申报稿、问询函等行为领受了纪律处分。
而据投行业内人士透露,有第三方公司正开展科创板全套材料的外包制作业务,报价10万元起,其甚至还能提供现场尽职调查的外包服务,合规性存疑。
“按照监管层一贯强调的保荐人须勤勉尽责的要求,尽职调查程序的外包是存在合规风险的。将申报材料的制作环节外包的模式早就存在,但保荐人要对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最终负责。”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
根据某第三方公司的介绍,目前,其在科创板服务方面可提供底稿电子化、现场尽调等多项外包服务。以尽调服务为例,其服务案例包括前期沟通、梳理现有资料、前期进场、持续跟踪、内核前进场等多个环节,单个项目团队配置4人,其中两人负责现场,两人负责后台辅助。
据悉,一些投行会从控制成本的层面选择将某些业务环节外包给第三方公司。
一个科创板项目的投行工作流程,包括立项、尽调、做材料、内核、监管部门受理问询等。其中,尽调是最消耗成本的环节,一般由3人小组长期奔波各地。如将尽调转交给第三方,以外包形式制作相关文件,就能节省大笔开支。
不过,某资深投行人士指出,“投行一般不敢把尽调外包出去,否则风险很难控制。一旦出了问题,保荐机构是要担全责的。”
对于材料制作的外包,有业内人士认为,理论上讲,将部分工作交给在细分领域更具经验的第三方负责,并不算违规。保荐人只需进行重点核查,保证质量就行。
上述业内人士坦言,科创板作为增量改革,带来新业务的同时也对投行提出更高要求。
“很多人觉得试行注册制,主要考验的是投行的承销、发行能力。但实际上,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问询下,材料制作的工作量并没减少,甚至反而对招股书等文件的质量要求更高。而新聘员工的素质未必能满足相应需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部分工作的外包应该还是合规的。”
也有投行人士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投行业务是专业性很强的,科创板也一直强调要压实压严中介机构责任,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在外包模式下,如果实际做事的人跟最终签字的人不是同一个人,甚至不是同一家机构,则何谈归位尽责。”
4月29日,随着光云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交易,开板九个多月时间后,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正式达到100家。
上海证券交易所27日发布相关文件,对科创板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规则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科创板定位把握标准。“暂未达标”但短期内能够达标的,也可先行提出申请。
下周(1月20日到1月23日),春节前最后的交易时间,A股迎来解禁高峰,78只个股2978亿元限售股解禁,环比本周的365亿元市值解禁猛增716%。
距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已有5个月时间,市场逐步回归理性。12月上市的建龙微纳成为科创板首日破发第一股,另有5只个股出现破发。公募基金表示,仍然非常看好科创板的机会,积极参与打新等投资,但选股会更严格。
WIND统计数据显示,4日上市的科创板新股建龙微纳,发行价为43.28元,发行市盈率为53.16倍(行业市盈率为16.52倍),募集资金合计6.26亿元,保荐机构为中天国富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天国富证券和中原证券。
科创公司实施重组上市,需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要求,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印发《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其中明确,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科创板上市实施混改;股东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优先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及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
科创板开市百日现三大新变化:破发、未盈利企业过会、“试验田”经验将逐步复制。业内专家称,科创板平稳运行激发了市场活力,未来经验的复制推广将有力促进资本市场生态优化。
11月6日,科创板昊海生科与久日新材两只个股盘中破发,这是科创板开板以来首次出现破发。分析人士指出,破发是市场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科创板出现破发表明市场化的定价和发行机制正在显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