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消息,初步统计,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明显多增,得益于结构的改善。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结构上看,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一、金融对实体经济信贷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
二、企业债增幅较大,占比也在上升。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2.39万亿元,同比多6955亿元;从占比上看,企业债券占比12.8%,同比高1.8个百分点;
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大。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2.17万亿元,同比多4704亿元;
四、表外融资下降的态势明显好转。前三季度委托贷款减少6454亿元,同比少减513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078亿元,同比少减358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224亿元,同比少减1562亿元。
阮健弘预计,三季度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即使有所上升,但是增幅相当有限。
央行开展了1年期“麻辣粉”(即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000亿元,利率2.95%,此前为3.15%,相当于降息20个基点。
4月15日,在定向降准落地的同时,央行宣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2.95%,较上次下降20个基点。
继3月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20个基点之后,央行15日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较上期下降20个基点。
记者获悉,在央行降准定向支持中小银行之外,多部门也正密集部署一揽子新举措,包括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加快构建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引导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风控和公司治理等,切实增强中小银行实力。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绝不会让市场出现“钱荒”,当然钱也不要“变毛”。
宏观调控“工具箱”已打开,一揽子调控政策开始逐渐发力。3月30日,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这是继2月3日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央行的再度“降息”。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10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19%。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3月23日晚,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沙特主持召开G20财长与央行行长视频会议,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应对,为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做准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会议并发言,副行长陈雨露陪同出席。
欧央行终于出手了,7500亿欧元的临时资产购买计划的确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大手笔的背后,是一个正成为疫情新中心的欧洲,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万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数几乎与亚洲持平;与此同时,从奢侈品行业到汽车业,再到旅游业,经济活动濒临停滞。
3月17日,人民银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截至3月15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共11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