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0亿!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潮下周来袭,首批科创板迎“大考”,更有知名大白马股千亿冲击来了!
春节前最后几天迎来解禁高潮!
下周(1月20日到1月23日),春节前最后的交易时间,A股迎来解禁高峰,78只个股2978亿元限售股解禁,环比本周的365亿元市值解禁猛增716%。
其中,解禁市值前三的是:顺丰控股1004.58亿元、中国银河594.3亿元、五矿资本321.03亿元。同时,2019年7月开市的科创板,1月22日迎来首批网下配售的限售股(6个月)解禁。
78只个股3000亿解禁来袭
Wind统计显示,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4个交易日(1月20日-1月23日),A股市场有78只个股限售股解禁,解禁股份数为188.44亿股,以最新的1月17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2978亿元。
从绝对金额来看,顺丰控股、中国银河、五矿资本解禁市值位居前三,分别为1004.58亿元、594.3亿元、321.03亿元;视源股份解禁市值也达255亿元。此外,青岛港、明阳智能、艾迪精密、杰克股份、中国科传等解禁市值也较多,分别为97亿元至71亿元之间。
从占解禁前股份比例来看,五矿资本、视源股份、中国科传解禁股份数占解禁前流通股份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3倍、4.22倍、3.15倍,杰克股份、明阳智能、雄塑科技、艾迪精密解禁股也是解禁前流通股份的2倍以上。
顺丰控股迎千亿市值解禁
在本次近3000亿市值解禁中,顺丰控股一家就占了1005亿元,此外中国银河、五矿资本、视源股份的限售股解禁也超200亿元。不过,整体来看,影响可能并不会很大。
顺丰控股的千亿市值解禁,均为控股股东深圳明德控股,此次解禁股份数为27亿股,1月17日的收盘价为37.18元,解禁股占解禁前流通股本比例为166%,占总股本比例为61%。
作为绝对控股的控股股东,长期持股的确定性更高,即使要减持,由于持股数量占比较高且为控股股东,需要提前公告,目前来看并未看到顺丰发布控股股东减持的预告。不过,其他股东和监事近期有进行减持及减持计划。
顺丰控股1月2日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元禾顺风此前披露计划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期间自2019年10月30日至2020年2月29日,减持数量不超过1.32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截至2019年12月30日,元禾顺风股份减持计划减持时间已过半,减持股数4148.43万股,比例为0.9397%。
公司监事刘冀鲁计划继续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减持期间自2020年1月2日至2020年6月30日,减持数量不超过1720万股。
在即将迎来限售股解禁的同时,顺丰发布了不错的业务简报。1月18日发布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 2019年12月顺丰速运物流及供应链收入达到118.46亿元,同比增长33.31%,主要受惠于时效件产品,特惠专配及其他新业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1月17日收盘,顺丰控股股价37.18元,总市值为1641亿元。
中国银河本次解禁52.18亿股,其中51.61亿股为控股股东银河金控的股份,还有5713万股为社保基金持股;并且中国银河公告银河金控承诺解禁后6个月内不进行减持。
1月20日解禁市值321亿元的五矿资本,本次解禁市值中有174亿元为中国五矿股份持股,但也有将近一半解禁市值为兴全基金、前海开源基金、招商财富等机构持有,这类机构持股解禁后或面临减持压力。
视源股份的解禁市值中,控股股东等占一部分,也有大量其他股东IPO前持股,或也面临一定减持压力。
整体而言,前三大解禁股的解禁市值就占到将近2000亿,且其中大多为控股股东持股,因而虽然下周看似3000亿市值解禁,但对市场影响应当不大。
科创板迎首批限售股解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后,2020年1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股票迎来限售股解禁,即发行时网下配售锁定6个月的配售股。不过,从解禁市值和解禁比例来看,这些解禁股市值不大,占比也不高,预计对市场影响不大。不过近期科创板股价涨势喜人,预计这些限售股解禁后或获利了结。
以1月17日收盘价算,科创板解禁股票总市值为41亿元,单只个股解禁市值在6000万元到6亿元不等。大多数股票解禁数量在100万股到500万股之间,占解禁前流通股本的比例在5%~7%之间。从近期科创板股价走势来看,市场似乎并不在意1月22日的首批网下配售股解禁。
如中微公司,2019年10月底部以来上涨已经超过2倍。25只科创板股票上市至今,相对发行价的平均涨幅为157%,涨幅中位数为131%,中微公司涨幅最大575%,中国通号涨幅最小29%。网下配售盈利可观。
4月23日,中国光大集团下辖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等单位联合河南省证监局、河南上市公司协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了“河南省上市公司再融资专题培训暨‘光大服务季’专题合作对接会”。河南区域内全部82家A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视频系统参加了本次会议。
证券监管系统对于资本市场违法违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沪深交易所共计对22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纪律处分或监管关注,涉及的董监高、中介机构等当事人合计达1265人。
日前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出席“2019央视财经论坛”时表示,要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行动计划,要抓回报,提高上市公司风控水平。如果上市公司长期不能实现分红,那就无法给投资者一个好的预期。
扭亏保壳、粉饰业绩,近年来,业绩难堪的上市公司靠卖房来“续命”已不鲜见。今年也不例外,A股上市公司“卖房大军”中继续涌现出一批新面孔,继续上演“业绩不够,房子来凑”。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从已披露10月销售业绩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看,多数公司营收出现大幅增长,对产能扩张有较大正面影响。
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进入尾声,大型股票私募机构三季度末持股情况浮出水面。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多数百亿级私募整体持股变动不大,仍主要集中在医药、科技、消费三大板块。
过去几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持续高涨,而今年“理财热”出现了降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A股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规模8797.9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28万亿相比,同比下滑31.19%;持有理财产品数量为13812个,与去年同期17839个相比,同比减少22.57%。
近期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热情持续高涨,有多家龙头企业发布了大额股份回购进展公告。市场人士认为,2018年底回购新政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热情。
近期,国资入股民营上市公司频现。从国资投资上市公司类型看,纾困资金和产业资本双流并行。业内人士认为,国资近期频繁投资民营上市公司,是响应为民营企业纾困的号召。另外,许多国资出于战略投资考量,通过入股上市公司,国资平台可以为推动混改、提高国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助力。
从此前实践看,分拆上市优点不少,包括促使业务分离,实现独立经营;增加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估值等。业内人士分析,新三板转科创板以及旗下拥有多产业平台和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均有分拆到科创板上市的潜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