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10年酿出土豪味儿 原住民一年房租收百十万

2013-10-23 08:40    来源:河南商报

 

鸟瞰郑州某城中村,密密麻麻全是楼 记者 邓万里/摄

鸟瞰郑州某城中村,密密麻麻全是楼 记者 邓万里/摄

  导读: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城中村”曾经并正在和城市共生共荣,承载着诸多人的梦想。但如今,因为其固有的缺陷和顽疾,城中村正成为城市化进程的羁绊,城中村改造,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如今,村里人嫁女儿,陪嫁要么是辆车,要么是套房”

  与之相对应,多达13万流动人口在这里租房谋生,梦想早日实现城市生活

  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城中村”曾经并正在和城市共生共荣,承载着诸多人的梦想。

  但如今,因为其固有的缺陷和顽疾,城中村正成为城市化进程的羁绊,城中村改造,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10年前,郑州正式启动城中村改造,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

  10年城改历程,有经验亦有教训,探索出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模式能否推广?类似问题能否避免?城中村改造前路漫漫,需要继续探索和推进。

  为了记录这10年城改历程,并昭示未来,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郑州城中村改造十年》系列报道。

  我们将梳理郑州城中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探寻经验、成绩及教训,以期为郑州城市建设提供一面镜子,建立参照系。

  有人说,城中村就是客栈,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聚集。

  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很可能都怀揣着城市的梦想,或者,仅仅是为了生存。

  陈寨,曾被称为“中原第一村”,据去年统计的数据显示,这里户籍居民3361人,而办理暂住证的外来人口就达13万。

  租房者

  在郑买房安家

  仍要租住陈寨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22日讯 大河网报道:天色渐明,刚沉睡几个小时的陈寨,苏醒过来。

  一过7点,各种声音仿佛瞬间爆发,喇叭声、施工声,声声尖利,不绝于耳,人群仿佛都约好了似的,从一条条小巷,潮水般汇集到文化路上。

  就在这喧嚣声中,晓楠骑着电动车从家出发了。

  家,在陈寨的一栋8层民居中,1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带个转身都勉强的卫生间。

  25岁的晓楠,2005年高中毕业后就来到郑州打拼,当过服务员,搞过销售,如今在经三路北环路口一家商贸公司做主管,工资从每月的750元涨到2400元。

  其实晓楠已经是有房族,去年她和老公在21世纪左岸国际买了房,61平方米,各种费用算下来合到7100元/平方米,首付是两家人一起凑的,他们还要每月还2000多元房贷。

  为了度过资金紧张期,他们把房子租给一家公司,每月收1700元房租,而他们继续留在陈寨,每月只掏300元的房租。

  在陈寨卖茶叶蛋

  一天能挣五六百元

  9点过后,数万人从这里向四面八方疏散完毕,陈寨又恢复了平静。此刻,小姚夫妻俩松了口气。

  因为靠近公交站牌,从早上5点多出摊卖粥和茶叶蛋,他们几乎都一直被人群围着,“一天卖个五六百元没啥问题。”小姚说。

  七年前,他刚从新乡老家来陈寨时,对现在的收入是不敢奢望的。他对目前这份收入非常满意。小姚的母亲和妻儿都在陈寨租房住,为省钱,一家人租了两个标间,400元。他们的邻居,在陈寨开了超市,已经在附近的四季花城小区买了房子。

  一旁卖葱油饼的夫妻和小姚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

  原住民

  过去城里人看不上我们

  现在条件一般的城里人我们也瞧不上

  而此时,送完孙子去中方园幼儿园的李大爷,在花卉市场买了几盆花,骑着电动三轮车优哉游哉地回家。

  作为陈寨的原住民,他现在的生活非常滋润。李大爷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末,郑州市城市发展,土地被征用,村民拿着补偿款,开始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子。

  2000年时,陈寨村里还是土路,盖个五层楼,收着租金,大家已经感觉不错。

  但从2003年起,就在郑州启动城中村改造元年,陈寨和邻村庙李村的楼房一座接一座建起来,而且越盖越高,十四五层带电梯的房子也不稀罕。

  “几乎一年都能收个百十万元的房租。”李大爷说,此外,村民每个月还有1200元的补助。

  说起这些,李大爷颇为得意:以前,市里的人都看不上我们这些农村的,如今,条件一般的城里人我们也瞧不上了。

  据他介绍,如今,村里人嫁女儿,陪嫁要么是辆车,要么是套房,小家庭车房都不用愁了。

  晓楠在陈寨住了很久,发现不过年不过节,常能看到天空礼花绽放。

  李大爷说,村里有个风俗,不管红白喜事,通过燃放礼花周告邻居乡亲,不差钱,就图个热闹。

  现在,李大爷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他家的14层楼盖时花了近200万元,大部分是贷款。

  为了先还贷款,他把房子都打包租给了二房东,贷款还完,他继续委托出租。

  “这样省心,”他说,不用操心收房租等乱七八糟的杂事。

  李大爷希望这样的生活可以继续。

  陈寨生活秀

  白日沉睡晚间苏醒

  终将在记忆中留下印痕

  一到太阳下山,沉寂的陈寨再次迎来沸腾。

  文化路两旁,衣服、化妆品、植物、箱包、手机配件……各种摊位已经就位。

  同样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但已不同于早上的匆忙。

  打扮入时的美女、穿着拖鞋的大嫂、衣着怪异的少年、一身尘土的打工者,混杂在一起,在一个个摊位前流连。

  这种场景是晓楠最熟悉的,也是她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她和老公很少做饭。在这里,有装修豪华的“土豪”饭店、小资情调的自助西餐厅,也有卖拉面、饺子的平民小吃店,而路边的麻辣烫、烤鸡翅、臭豆腐,凑成了热闹的夜市。这份热闹,将一直持续到深夜。即使零点已过,街头的划拳声、KTV传出的“风暴颤音”仍能直透耳膜。

  已过晚上10点,即使街头人影渐稀,邱大姐的车仍停在街口,她还舍不得收工。小姚还在准备第二天出摊时的食材,晚睡早起的生活,他早已习惯;晓楠和老公守着租住的小屋,他们一点也不急于搬进自己的新家……   

  (见习记者 孙李爽、王菁)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