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细则为银行委外预留了空间。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从监管边际放松的角度来看,委外市场前期的集中赎回压力将有所缓解,但量缩质优势头不改。银行要实现委外业务合规、质优发展,应着重提高委外业务投研管理能力,并向多元化投资策略方向转变。
利于股市债市稳定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委外操作将有据可循,避免了因为“一刀切”式的整改而导致赎回压力集中释放,有利于维持资金规模的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股市债市的稳定。
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理财新规)规定,理财产品所投资资管产品的发行机构、受托投资机构和投资顾问为持牌金融机构。同时,考虑当前和未来市场发展需要,规定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附属机构依法依规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除外,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也可担任理财投资合作机构,为未来市场发展预留空间。
华创债券团队认为,根据理财新规要求,银行理财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以及进行理财合作投资机构的管理方面都更加有据可循,这说明监管并未禁止委外业务。考虑到存量整改速度放缓,委外市场前期的集中赎回压力也将有所缓解。资金稳定会使得管理人有更大的信心参与信用市场,并采取不同的交易策略。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理财新规提高了商业银行自主权,意味着银行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有序地制定本行理财业务整改计划和委外的赎回。这样无形中将会减缓委外的集中赎回,降低委外赎回对非标融资的冲击,给予商业银行更多空间,避免部分问题集中爆发,实现委外业务规范发展。
“对存量资管产品整改及新发产品的边际放松,有助于维持资管产品规模的相对稳定,理财规模稳定,相应的委外资金以及投向债券市场的资金规模,也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对债市的抛压下降。”申万宏源首席债券分析师从孟祥娟认为。
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孟祥娟表示,公募基金相比理财仍具有优势,且公募理财短期只能借助投资权益类公募基金实现,因此权益类委外规模及权益资金有望增加,但受到银行理财以现金类理财、债券类理财、非标投资为主的限制,权益类委外规模增幅较小。
潘向东认为,监管边际放松,委外业务赎回压力缓解有助于缓和市场情绪,利于风险偏好回升,提供了流动性。此外,委外赎回减少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缓解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向广义流动性传导,理财新规细则发布降低了公募理财门槛,券商、保险、公募基金等都将是承接委外的重头,利好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板块。
未来发展料量减质优
“从最新出台的资管新规细则来看,监管部门有逐步缓和与化解风险的考量。”华东地区某上市股份行高管称,资管新规后,该行随即暂停了委外业务,未来的资产配置战略尚在研究中。对于理财新规出台后会否继续做委外业务,他表示要先观望细则落地的情况。
2017年以来,金融严监管增加了银行委外的赎回压力。不少银行高管表示,资管新规之后已暂停委外业务或到期不续作。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银行理财委外规模逐季下降,由一季末的约3.07万亿元降至年底的约2.28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委外规模进一步降至2.05万亿元。
华创债券团队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银行委外及监管调查》显示,95家银行总分支机构中,71%的银行认为下半年委外业务规模较上半年相比将进一步减少,而1月只有56%的银行认为委外规模会减少,说明监管规则落地之后,实际的业务调整压力或大于预期。从机构类型看,各类机构委外业务都面临较大收缩压力,而在1月时,国有行和城商行仍有过半数量认为委外业务或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委外业务未来发展趋势,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一是“蛋糕”整体变小,理财新规虽然有所放松,但不会改变理财规模整体收缩趋势。二是变小的市场份额会集中收缩在部分投研能力强大的机构,预计做纯债的机构竞争力会大幅下滑。
潘向东表示,当前委外收益整体低于银行资金成本,浮亏的现实制约了委外赎回冲动。另外,随着理财新规落地,大规模赎回已无必要,监管的变量因素在减少,未来监管部门将更多转向治理存量。这有利于一部分合规委外业务的发展,未来委外业务将会朝着量减质优方向发展。
提升投研管理能力是关键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委外要实现质优发展,需提升投研管理能力,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上述股份行高管表示,“按照现在的监管政策,到期委外业务肯定不能续作,通道不通了,资金来源审查更严,投向也限制了,必须‘脱虚向实’,严控流向政府平台、房地产、‘两高一剩’、环保不达标企业。”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表示,委外业务中确实有一部分套利较多,蕴含一定风险,但也有部分委外业务为服务实体经济起到很大作用。此外,考虑到近两个月社融变化、信用收缩的形势,所以监管有针对性的宽松也符合实际情况,初衷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部分委外业务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潘向东建议,未来商业银行需顺应监管和市场的变化,通过提高委外业务投研管理能力,培养并设立自己的专业团队,在不断提升自身投资能力的同时,逐步提升团队管控外部投资能力的水平。在选择外部机构时,应建立相关管理人信息,做好资产平衡。
潘向东表示,之前委外业务较为普遍的操作模式是“信用债+杠杆”,随着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后,这一模式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委外业务开始向投资多策略方向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委外业务受限的情况下,银行和非银机构开始寻求更多其他方面的合作。(记者 欧阳剑环 林婷婷)
在经历了近5个月的处置后,“新华富时工大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工大1号”)和“新华富时工大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工大2号”)的投资者没有想到,等来的结果仍不乐观。
今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实施。近日,有地方证监局下发通知,要求辖区各机构于2018年6月30日向地方证监局报送整改计划。
资管新规落地后,打破刚兑的硬性要求使得银行亟须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对于银行资管部门来说,重金购买优质投研服务、招揽行业优秀人才、积极备战资管子公司……
如今,买点理财产品成为不少人的投资首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占比超过1/5,理财产品市场很火。
日前,央行等机构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在《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的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的新产品需符合《意见》相关规定。
日前发布的资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产品的杠杆比例限制。业内人士表示,此项规定对于高杠杆比例的结构化产品产生较大影响,但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有所宽松。
据央行官网消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相比征求意见稿,《意见》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全市场高度关注的大资管新规终于正式落地。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业内俗称的“资管新规”,这也意味着新规即将落地。
业内专家表示,资管新规统一了监管框架和标准,正式确立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业风险将有效释放,影子银行、刚性兑付、多层嵌套等顽疾有望得到根治,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生态和竞争格局将获重塑。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上周末,央行等五部门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
17日,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从此,我国资管行业从此迎来统一监管规范!
距离4月3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29号文”)已一月有余。
随着多家债权人逐步揭开底牌,东北地区最大乳企辉山乳业(6863.HK)的债务面目,正逐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