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或迎反弹“时间窗” 前路暗伏三只拦路虎
记者 钱杰 郑洞宇
进入敏感时间
3日大盘收出小阳线。上证综指报2059.15点,上涨0.57%;深证成指报8361.67点,上涨1.84%。从盘面上看,、酿酒、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ST等板块下跌。
申银万国、银河证券、长城证券和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认为,近期反弹概率加大,9月将迎来技术反弹。银河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历史上,连续下跌最长的时间为5个月,一共也只有3次,分别是1994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下跌4个月的次数也不多。上证综指已经连续下跌4个月,市场反弹动能逐渐积聚。申银万国策略团队认为,A股投资者有严重的“整数关情结”,如果沪指跌破2000点,至少会有100点反弹。
长城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勇认为,从技术上看,2000点上方会有技术反弹的要求。9月,股市技术性反弹随时可能展开,但从量能看,近期成交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表明投资者加仓意愿不足,加上套牢账户较多,反弹阻力重重,即使展开技术反弹,也很难超过2250点一线。
同样看好9月反弹行情的还有一些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大摩华鑫基金认为,在一轮市场调整的末期往往会见到强势股的补跌以及市场悲观情绪弥漫。截至8月31日,所有的中报披露完毕,中报业绩风险得以释放,近期的大盘或有反弹可能。虽然存在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但市场下跌空间有限。
近几个月一直看空的深圳新华鼎资本管理投资决策主席名道认为,从投资与交易的角度出发,9月很值得做一些积极准备,在暗夜中发现一丝亮光,以便捕捉“金秋十月”可能出现的“吃饭喝水”行情。“自上证综指6124点以来,A股有一个走势规律:连续下跌4-5个月(均未超过5个月)就触发反弹,即使是迅猛下跌的2008年也是如此。而今年9月恰好进入验证这一走势的敏感时间窗口。”名道认为,9月迎来反弹行情的概率很大。
“不少投资者预期,股市将在9月迎来一波反弹。9月A股“开门红”,且摆脱了8月屡现的黑色星期一“魔咒”,似乎预示反弹之旅将开启。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部分机构投资者认为,经济尚未企稳、股市扩容潜力仍存、外部环境不稳是反弹的三大“拦路虎”,股指探底过程仍将持续,对9月大盘反弹高度不宜寄望过高。分析人士认为,股市能否走好还要看另一个关键变量,就是预期管理能否跟进升级。”
三大变数影响市场
很多市场人士认为9月行情具备参与价值,但市场仍存三大变数。部分买方机构人士认为,现在还不是“贪婪”的时候,目前实体经济见底信号不明,市场扩容潜力较大,而外围市场可能在近两个月出现恶化。
“目前市场还未出现恐慌性杀跌,很可能还不是最后一跌。”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执行总经理付罗龙认为,从企业盈利角度看,目前底部还远远没有到来,最好的策略是继续等待、现金为王。付罗龙明确表示,创金资产旗下的资管产品不会参与9月的反弹行情,他还提醒投资者要谨防“结构性熊市”。“由于大盘股已经下跌了不少,未来指数下跌可能会比较缓慢,但小盘股和一些没有业绩支撑的题材股还有很大下跌空间,会迎来结构性熊市。”
由于资金量巨大,公募基金在左侧建仓对其业绩贡献往往更为突出,不过在市场寻底过程中,基金经理心态普遍谨慎,敢于左侧加仓的屈指可数。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表示现阶段处于政策真空期,市场情绪对大盘影响较大,小的行情不易把握。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9月可能会出现一些政策上的利好,但欧洲市场最近两个月可能再度迎来偿债高峰,对全球资本市场可能产生冲击。
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目前来看,依靠市场自发的触底反弹力度很弱,如果没有重大利好出现,市场难以扭转下跌趋势。由于本次经济增速下滑是全球经济周期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叠加的结果,我国经济可能要经历漫长的底部调整。股市的表现将亦步亦趋,低迷的时间可能会超出投资者预期。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认为,当前市场下跌的基本动力来自两个方面: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以及改革背景下的估值水平国际化和市场化。只要这两个因素仍然存在,任何反弹都是脆弱的。他认为,10月即将迎来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解禁潮将成为股市上涨的一大“拦路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中小板和创业板大股东首次解禁量平均每个月高达700亿。如果按20%的减持比例算,月度减持金额将达150亿元左右,对高估值股票可能形成冲击。
预期管理尚待升级
面对A股的熊态,投资者不禁要问,美国经济发展增速一般,股市却走出小牛态势,就连情况较为糟糕的欧洲市场反弹起来也非常有力度。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股市为何会如此疲弱?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相比,差在预期管理上。
他表示,以美国市场为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每次讲话都不会提QE3的事,甚至不会做任何暗示,但每次他讲话之前,一些美联储人士会出来说,现在有推QE3的必要。“这个时候谁敢做空,要是真的推出QE3怎么办?没有人做空,股市就一直往上涨。”
有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一些预期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即政府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变量来影响预期,如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预期。传统预期管理方法虽能改变预期,但它没有重塑预期,不会改变预期的行为特征。中国的资本市场也需要类似美国的预期管理,比如可以考虑在股市供求关系、货币政策上做一些谋划,引导公众预期向政策目标靠拢。
(钱杰 郑洞宇)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