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盛宴逼近尾声 期待金融改革新红利
世界变化很快。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的脚步越来越近,全球市场将迎来一次大变局,过去多年来的货币政策逻辑都将改写。
放眼国内,在宏观经济复苏乏力、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影子银行风险高企、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的背景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依然摆脱不了“多难”局面。在新一届政府开启改革新时代之际,我们唯有期待金融改革带来新红利。
央行新面目
过去一个月,在银行间市场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钱荒”时,中国央行向世人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
在经历5月底的资金收紧之后,进入6月,在外汇占款流入放缓、月初存款准备金补缴、端午节备付需求高峰、汇市与债市监管加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货币市场持续紧绷,资金利率居高不下,银行间交易违约传言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央行不仅没有通过逆回购操作等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反而坚持回笼操作,令投资者的“放水”预期接连落空。最终,6月20日,市场的悲观情绪爆发了,资金紧张一度走向恐慌阶段,当日隔夜与7天利率分别创下了30%和28%的盘中纪录。
经过媒体传播后,这次资金紧张发酵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钱荒”,流动性风险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央行在6月20日下午紧急干预,及时稳住了局面,次日资金利率大幅回落,危情结束。
本周以来,为进一步稳定市场,央行连续两次发文,公开承认“近日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促使资金利率逐渐向常态回归。然而,时至今日,面对这次影响广泛的“钱荒”,央行不仅没有降准降息,亦没有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由此释放出明确的政策稳定信号。
多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以前只要市场缺钱,资金利率飙升,央行要么降准,要么逆回购,至少会停止在公开市场上回笼,这一次完全不一样,叫人措手不及。”
“市场一喊饿,央行就给奶,这样的时代似乎过去了。”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央行似乎有意打破金融机构指望其‘放水’救急的惯性预期。”
无论如何,这一次,央行真的不一样了。在新一届政府刚刚上台后不久,中国央行此次强势“变脸”,引发全球关注。这或许标志着中国即将进入一个更强势的“中央银行时代”。
宏源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此次的银行间高息风暴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经过程。央行利用其管理货币总量能力,重新获取管理银行间利率市场的权力,整体提高利率体系以及推动存贷款利率自由化进程。
后QE时代
央行何以突然以新面目示人?根据央行网站6月25日发布的《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一文,央行此举旨在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
令人疑惑的是,对于信贷过快增长与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央行为何选择在这样一个资金面脆弱的时候进行调控?刚刚结束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为央行的举措作出了注脚。6月1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态称,美联储可能会在2013年晚些时候对850亿美元的月购债计划做一些调整,并于2014年年中左右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QE)政策,前提是诸如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等经济状况符合美联储的预期。
由此,QE退出时间表变得清晰起来,多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宽松局面将面临转折。而美联储立场的转变,立即引发全球股市、汇市、债市、商品和贵金属市场的暴跌,只有美元大幅上涨,堪称后QE时代的一次预演。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