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徐翯浩)冲往疫情一线毫不犹豫的汉子,面对两个年幼孩子的拥抱,却犹豫了,最后只能含泪狠心拒绝。
张跃营是郑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的中医师,也是医院志愿参与发热门诊值班的一员。
1月24日是大年三十。刚与家人一起踏进老家大门的张跃营还没来得及与久别的亲戚寒暄,就接到医院通知: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取消春节假期,返回工作岗位。一边是许久未见的家人,一边是工作需要,虽然不舍,但张跃营和爱人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张跃营的妻子是医院儿科的一名大夫,疫情期间,两人选择相互支持,携手抗击疫情。
1月25日,一上班张跃营就向科主任申请志愿去抗疫一线,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工作。1月26日,张跃营开始参加发热门诊值班。
在发热门诊值班时,身穿防护服张跃营经常一坐就是8—10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避免去厕所,他上班前几个小时都会不吃、不喝。工作中,张跃营既要接诊发热患者,还要做好院内科室协调,每一项制度、每一项流程,都是关键点,他都不能有一丝懈怠。每次结束一天的工作,脱掉防护服,全身衣服都是湿漉漉的,加上长时间不吃不喝和高负荷工作,常常会累到虚脱,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慢慢缓过来。
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较多,因特殊时期工作压力也比平时大很多,张跃营开始也想过发热门诊工作特殊,也有过对疫情的恐惧,但一想到,作为医生,面对疫情,没有选择,不能逃避,如果连医生都不去一线,那么我们还指望谁去抗击病毒、战胜疫情呢。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与患者而言,张跃营是一名好大夫,但对家人而言,张跃营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和父亲。
张跃营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5岁半,小的3岁。这次疫情中,夫妻二人都参与其中。两个孩子都由奶奶一人照顾。因为担心会传染给家人,他和妻子下班回到家就把自己隔离起来,不敢和家人待在一起。每次下班进家门,许久不见爸妈的孩子们一边亲热的喊着:“爸爸,抱”,一边伸着小手飞快得跑过来。他和妻子都会强忍着泪水,拒绝孩子这看似简单的要求。每次两个孩子都会哭,说爸爸妈妈不爱她们了,每每听到孩子们的话,张跃营和爱人都会伤心很久,觉得愧对老人和孩子。可想想肩上的责任,想想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战线上的同仁,他心里又无悔从医的选择,觉得能在一线抗击疫情,是给孩子做出了好榜样。
远在老家的父亲,是张跃营最放心不下的牵挂,疫情期间没有办法,只能在每次通电话的时候嘱咐老父亲在家照顾好自己,等疫情控制后,就接老父亲回来,一家人团聚。张跃营最大的愿望是,疫情早日结束,这样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好好的陪陪家人!
杨跃杰,男,1967年出生,河南郑州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7月入党,主任医师。历任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等职,现任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重症医学科主任。
来武汉已经24天了,我们也逐渐熟悉了武汉的气候,虽是荆楚之地,但进入了阳春三月,天气仍是阴晴不定,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细雨霏霏,有时还会夹着阵阵狂风和丝丝寒气。
疫情来得突然,医院快速进入了“备战”状态,护理部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总统筹,朱桂萍主任和李丽主任,便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她们每天需要牵头完成的事情有很多,除了日常病房护理工作外,还要将精力投入到应急管理和疫情防控中来。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十九天,天空飘着零零碎碎的小雨,本来是后半夜的班,指挥部临时通知下午2点进舱协助处理中医药工作。
2月22日下午,河南首批支援湖北技师医疗队从郑州出发,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的张瑞博也随队出征。
郑州市二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白永杰回忆道:我们是在夜里20:00接班,经过重重防护后,我和往常一样,按时进入方舱医院,开始了常规查房,询问病人一般情况,一开始的一切都很顺利;结束第一轮排查后我们返回到了各自办公位置,心想:希望这个夜班大家都平平安安的,这样最好!
早上邱海燕打电话问我吃不吃饼干,我一脸迷茫,她笑着说:“二月二、龙抬头、吃煎饼、炒黄豆。没有煎饼,就以饼干代替吧!”
从2月9日随医疗队紧急赶往武汉至今,“申妈妈”已经在武汉疫情一线连续苦战16天;如果从大年三十返回医院备战疫情算起,她已经连续在疫情一线工作32天。
第一天进仓,第一眼看见病人,他们普遍焦虑不安的神情印在我的脑海;现在,他们可以和我们放松地聊家常、谈心,这种改变令人欣慰,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战打响之时,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日夜坚守,默默付出,用无私和大爱汇铸铜墙铁壁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安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要求站在第一线。他们有的是医院业务骨干、有些是年轻的医生护士、有的是坚守岗位的保洁、安保,他们就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平凡”之躯抒写出“不凡”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