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人睡眠白皮书》受访者供图
“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睡不好是疾病的征象。”3月14日,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中国睡眠研究会前任理事长韩芳教授在“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主题为“良好睡眠 健康中国”。抗疫特殊时期,该发布会在线举行。
韩芳表示,睡眠疾病影响人类全生命周期。人体健康的好坏和寿命的长短都与睡眠质量息息相关。睡眠疾病影响面广,国际疾病分类里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三大类90多种睡眠疾病,10%以上的国人需要积极的医疗干预,占到1.5亿,数量庞大,一半以上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睡眠问题。睡眠疾病危害大,从身体健康危害到公共安全隐患无一不涉及睡眠。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睡眠严重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韩芳认为,良好睡眠包括:足够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的睡眠。因此,要从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关爱的角度维持良好睡眠。
当日,中国睡眠研究会与慕思寝具携手推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人睡眠白皮书》。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斌教授介绍,此次调查旨在探索重大健康危机事件之下国民身心健康状况与睡眠的内在关系。调查显示,全民宅家期间,睡眠却是“保量不保质”,人们睡得更多反而睡眠质量下降。宅家前90%的人集中在20—24点就寝,全民宅家期间凌晨后就寝人数超过50%。受访人群中江西人夺得熬夜冠军。深夜阅读兴趣加强,用睡眠时间刷资讯的人越来越多,深夜1—2点用户活跃度提升超过63%;大部分人意识到睡眠问题会对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希望通过一些举措来提升睡眠质量。
专家认为,从自身改善起,作息规律增强运动是首选。除自身改善以外,也注重睡眠环境的改善,调整灯光、改善卧室睡眠氛围,更换床垫、床品来助眠。(实习记者于紫月)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这样的突发公共事件,有些人会出现应激反应、焦虑不安、抑郁沮丧等情绪症状,有时甚至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应如何去调节?
“洗脑”真有科学依据。美国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用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观察一些志愿者的头部,发现人入睡后脑脊液会有节律地帮助冲洗大脑,清除大脑中的代谢产物。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失眠就是首居榜位的一大问题。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工作压力、感情压力、长期不正常生活习惯、疾病等都能造成失眠。
美国《脂类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显示,4天没睡好,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堆积,体重增加。
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更大。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北美更年期协会》期刊上的这项研究称,各种糖尿病症状和相关药物可能会使女性睡眠困难恶化,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乐观者普遍比悲观者睡得更长、睡眠质量更好。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欧美国家同龄孩子平均少1.1小时。孩子睡眠少会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将使其终生受益。
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很多化学物质、氨基酸、酶、营养素和激素共同促进良好的睡眠并调节睡眠周期。食物中含有这些促进睡眠的物质,但只有一些高浓度含量的食物才可能影响人的睡眠周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日前发布一项研究称,每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或者超过9小时,都有可能对记忆、反应时间等认知表现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