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中国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直接费用高达1.5亿美元,15%—33%患者在1年内死亡,椎体再发骨折风险增加5倍,髋部再发骨折发生率增加2倍。
骨质疏松的患者初期并不会有明显症状,但会出现骨痛、骨痛使患者活动灵敏度下降,弯腰屈膝等功能活动受限,增加患者卧床时间,骨质疏松后期最严重的的结果就是发生脆性骨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引起再发骨折,甚至导致死亡。
专家表示,如果真的患了骨质疏松,也不用过于紧张,通过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可以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调整生活方式方面,市民可以吃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不宜空腹喝牛奶,睡前喝杯酸奶,为了增加钙盐的吸收和摄入,有必要增加动物性食物,尤其是海产品,以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
要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户外运动不仅能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避免嗜烟、酗酒,适量饮茶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香烟中的尼古丁抑制毛细血管形成和成骨细胞分化,酒精会抑制新骨的生成,二者都对骨量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采取防止跌到的各种措施,如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到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再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比如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同时,还要服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构成机体的骨髓牙齿和维持神经、血液的正常功能,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常人每天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人群1000mg,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当补充足够的钙剂,建议每天摄入量为1500mg。但根据调查,我国城乡居民每天饮食钙摄入量为388.8mg,不到推荐量的一半,需要进行额外补充。目前市面上的钙剂种类繁多,主要有4类,分别是碳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它们各有长短,选择时应该选取钙含量高和吸收率高的产品。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头很脆弱,易骨折,不适合运动。确实,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头是很脆弱,容易骨折,但并非不适合运动。专家表示,骨质疏松症患者适当选择恰当的运动训练,对于病情的缓解有很多好处。
3月7日,清远市人民医院将在一楼门诊大厅举办“防治女性风湿疾病,保护骨骼健康”公益义诊活动,义诊针对成年女性市民,由彭翔带队,提供现场免费问诊咨询、健康宣传讲座等服务,并提供免费骨密度检测一次。彭翔谈到,女性很多风湿疾病的患病发生率都远远高于男性,其中,以三类女性人群最为高发: 体质弱、免疫力差的女性。
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成人中接近7%,城市中约10%-20%。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50%的人在遭遇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6个月内死亡,常见于绝经后妇女。
尿路感染患者90%以上为女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女性独特的生理特点。尿路感染的症状繁多,除了尿频、尿急、尿痛、乏力、腰酸等之外,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她们还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食欲下降、胃痛胃胀等症状。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预防各种常见的并发症的同时,还应该具备预防乳腺癌发生的意识。
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成人中接近7%,城市中约10%-20%。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50%的人在遭遇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6个月内死亡,常见于绝经后妇女。
国内外骨质疏松相关的多个学会的各种指南建议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补充钙剂/维生素D,补充的目的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补钙不仅仅对骨骼有好处,对于身体其他生理功能也有益处,如心血管调节就需要钙离子的作用等。
春天一来,春雨不断,路面湿滑对于老年人而言可能会带来致命伤害。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吴文强调,老人若是想要正确预防骨质疏松,要走出补钙的误区,同时在吃方面也颇有讲究。控制尿酸,该服药时就服药,尿酸达标(无痛风石控制在360umol/L,有痛风石控制在300umol/L),才是“治本”之道。
国内外骨质疏松相关的多个学会的各种指南建议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补充钙剂/维生素D,补充的目的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补钙不仅仅对骨骼有好处,对于身体其他生理功能也有益处,如心血管调节就需要钙离子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