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山东地矿一院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1-12-06 10:03:39 来源:山东商报

自古以来,“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生态安危事关国家盛衰与民族复兴。山东是黄河最后流经的省份,在这里注入渤海。628公里的河道,养育了山东9市25县(市、区)5400万黄河住民。作为国家东中西空间格局中的东部龙头之一、南北中空间格局的分界之处,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引领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一院认真贯彻上级领导决策部署,科学谋划服务山东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项目,提升站位、加快谋划、顶格推动,力争为我省乃至全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地质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着力彰显地勘队伍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中的使命担当。

立足工作实际,下好服务“先手棋”

如何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发挥地质工作主力军作用,助力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建立重点项目库是重中之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下发后,山东地矿一院第一时间跟进学习,结合实际研讨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定全院服务实施意见,围绕服务节能降碳、海洋强省建设、能源资源安全、地质服务创新等方面工作需求,调度项目实施推进情况,研究确定下一步工作路径和推进措施。

统筹编制山东省地矿局一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建立项目库,拟调度实施黄河流域山东段地质灾害风险普查、黄河三角洲河口水能资源调查研究、山东省地质文旅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54个项目,立足服务我省黄河流域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优质地下水资源利用及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工作。

一幅联动合作、惠及黄河的地质蓝图,渐渐清晰。

发挥地质优势,打造服务“新样板”

聚焦绿色清洁低碳供暖热源,推进地热田勘查及深部资源探测。服务山东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研究及山东省浅层地温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建议。有序实施郓城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地热源深部施工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100对地热井全部实施完成后,预计可实现清洁能源供暖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每年节煤量约为3545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846075吨,二氧化硫减排量6028吨,有效助力黄河流域节能降碳、污染防治和碳达峰碳中和,探索形成美丽乡村宜居建设的“郓城”模式。承担实施济南市砂岩热储地热资源回灌潜力调查及效果评价项目,通过查明工作区内砂岩热储层回灌现状,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聚焦沿黄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及城市地质工作。承担实施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服务建立黄河入海口城市三维地下空间,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高质量完成东营市地下水监督性监测及防控方案编制项目。助力济南莱芜、钢城区地质环境与开发保护评价,持续服务莱芜区、钢城区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地下水监测及成果编制工作。服务潍坊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等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污染状况调查及监测相关项目。聚焦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服务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多测合一”、净空测量等工作。

聚焦矿产资源保障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强能源资源勘查、战略矿产及三稀矿种找矿工作。通过山东省富铁矿勘查技术开发工程实验室建设,推动富铁矿找矿及新兴矿种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山东省高唐县郭店地区铁矿普查项目见矿效果良好,实现该地区地质找矿重要突破。

聚焦水资源优化利用,服务沿黄山东境内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依托省、市财政项目,开展济南岩体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西部优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济南岩体周边矿泉水成因机理与应用研究等项目,有效助力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应急备用水源体系建设。

聚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做好重点地区或重要部位的生态保护工作。通过菏泽巨野核桃园镇青龙山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等多个大型项目的实施,探索推广“依托矿山治理,发展文化旅游”生态修复模式,着力打造沿黄地区山地生态修复工程的生动样本。服务莱芜区、钢城区实施了50余项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立足黄河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通过开展宁夏中宁县六盘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中宁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规划等服务宁夏“三山一河”生态保护工作。

聚焦海洋强省建设,拓展海洋地质工作领域。积极开展黄河口海域海洋牧场水环境评价方法可行性研究和黄河三角洲海域废弃钻井平台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实施海洋测绘、海洋牧场调查、海洋工程勘察项目10余项。加强与涉海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及高校的联系,服务开展黄河口生态调查、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水环境综合评价、山东省海域现状调查现场核实等相关项目,为我省海洋主题功能区划分、海洋空间优化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系列民生地质保障工程。服务济南莱芜区、东营广饶县等8个县区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项目,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防灾减灾依据。协助地方相关部门加强土壤环境管理,防控环境风险,服务济南、东营、滨州、济宁等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40余项。服务黄河沿线9地市百余个村庄实施水井、机井上百口。

锚定高质量,打造服务“助推器”

坚持科技引领。自2019年以来,围绕这一重大战略对地质工作需求,山东省地矿局一院聚焦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民生改善需求,坚持主业先行、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持续加码发力相关地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自主投入130余万元,申请获批国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研究课题资助70余万元,实施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和微体生物等领域的7项科技创新项目,努力构建黄河三角洲地区由岸至海、由水体至浅部地层的三维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探索出一条带有鲜明一院特色的“科技+”服务之路。特别是2020以来,该院聚焦聚力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监测,利用丰富的地质资料资源和高层次人才优势,系统开展了现代环境污染与微体生物有孔虫的关系系列研究。其中,《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研究:底栖有孔虫种群及壳体元素对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响应》等科研项目连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将填补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关研究的空白。

突出装备赋能。2019年以来,山东省地矿局一院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装备能力提升,着力加强地质勘查、地质实验、测绘地理信息、钻探等领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先后引进HXY-9小口径岩心钻机、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哈瓦8旋翼等无人机、瞬变电磁仪等设备仪器100余台套。引进全国地勘行业首艘近海地质调查船“禹坪一号”。2021年,黄河汛情紧急期间,依托“禹坪一号”助力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大暴雨影响下黄河物质输运与河口沉积环境响应的研究,完成了黄河口近海海域暴雨和台风前后底质沉积物、水质数据、海洋环境参数的获取与处理工作。持续推进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院综合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为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提供支持保障。

大河巨澜越古今,滔滔东流流不息。作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质生力军,山东省地矿局一院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自觉践行着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黄河润泽的齐鲁大地上,山东省地矿一院全体干部职工将时刻牢记嘱托,扛牢责任、奋楫争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