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
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布局的主要区域
也是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
我省从黄河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
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
印发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方案
确保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01
全流域治理
绿染黄河两岸
河曲地处黄河中游
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生态脆弱
近年来,河曲实施整沟治理
持续绿化与生态治理不断推进
将曾经的不毛大山染绿
去年年底
河曲县上榆泉煤矿田巨峁
区域生态治理项目成功
入选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20个示范工程
成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的一大亮点
柳林县作为沿黄和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县
全力实施水保生态治理等工程
优先发展生态林和以核桃树为主的经济林
“绿色柳林”建设成效显著
太行、吕梁山区
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山西将全省90%的林草项目
向“两山”地区的81个县倾斜
已经初步建成区域防护林体系
包括
沿黄地区经济林及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
吕梁山中南部水土保持林
汾河上游水源涵养林
北部风沙区防风固沙林
湿地保护是黄河保护的点睛之笔
山西建立湿地分级保护体系
将黄河流域46%的湿地纳入保护范围
2019年-2021年
山西在黄河流域累计投入8779万元湿地保护资金
实施湿地保护项目49个
湿地功能得到增强
湿地景观得以再现
我省出台
《山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从水土保持、污染治理、防洪能力提升、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
设置了16项目标指标
研究提出到2025年的总体目标
并科学分解到各年度
确保各项任务可量化、能考核
围绕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生态保护修复五大行动
提出了24项具体举措
确保各项任务可操作、能见效
02
全方位谋划
水质稳步提升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
汾河流域是我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生态环保压力较大的区域
汾河源头位于山西省宁武县
管涔山大大小小14个源头活水
从山上流下汇聚于此
一路向南
“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
是当地村民曾对汾河源头的形容
通过多年的治理,铲除、关停污染企业511处
清理废弃物品和垃圾246万吨
山体主要以造林、涵养林为主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现在的45.3%
现在的汾河源头
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出水已经常年稳定在Ⅱ类水质
自2020年起
山西加强汾河沿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逐步实现沿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全覆盖
目前,太原市建成区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有7座
设计处理能力147万吨/日
污水处理量约109万吨/日
生活污水已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
运城是汾河入黄的“最后一公里”
涑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
永济先后完成总处理能力5万m⊃3;/d的两期人工湿地
对涑水河上游来水处理达Ⅲ类后排入涑水河
生态伍姓湖,夏日好风光
永济市人工湿地位于伍姓湖入湖口
该工程实施后
进而改善伍姓湖水体水质
修复伍姓湖水生态环境
保障涑水河下游农业用水安全
促进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到“十三五”末
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环境质量逐步向好
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到66.7%
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部消除
实现历史性突破
到2025年
黄河流域国考断面
全省稳定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
03
全系统监管
流域尽披锦绣
我省坚持治管并重
向环境监管要成效
确保母亲河水质
全省拉网式排查出入河排污口5847个
全部追溯源头
实施分类整治
补齐治污短板
累计投入180亿元
实施各类水污染治理工程1240余项
我省实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日预警、周研判、月通报机制
针对超标断面及时响应
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推动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体”
全链条监管体系
重点针对汛期污染强度高的突出问题
要求各地汛前实施管道清淤
雨期发挥进水调节池调蓄作用
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
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
限期整改突出问题 巩固治理成效
强化生态流量保障
科学优化水资源调配
保障汾河入黄口生态流量
俯瞰汾河中游太原段
我省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强化“两高”项目分类处置
严禁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
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
推动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等
潜力项目布局发展
万荣县庙前村汾黄交汇处
山青水净生态美
守护幸福母亲河
黄河流域
山西故事
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