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期间,“信用筑堤 九城联动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1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与会嘉宾分享了“沿黄九城”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和进展成果,探讨了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信用结果互认、信用措施协同和诚信品牌共建等话题,为构建“沿黄信用生态圈”、筑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信用之堤”献计献策。
信用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8月,济南、郑州、太原、呼和浩特、银川、西安、兰州、西宁、成都等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黄河流域城市信用联盟。
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夏扬在论坛致辞中表示,联盟成立以来,“沿黄”的九个省会城市在信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形成了包括信息归集交换共享、信用分互认等成果。
他介绍说,近年来,郑州市坚持强化应用合作,依托“商鼎分”探索实施“信易游”等200多个惠民场景,与杭州、济南等7个城市实现信用分互认互通;郑州市信用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量26亿条,2212个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郑州市搭建的“信易贷”平台——“郑好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入驻金融机构45家,服务企业82万家。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综合规划处处长杨柳表示,深化黄河流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黄河流域城市信用联盟的合作以及信用共享共建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与联盟城市共同努力,继续推动黄河流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来自黄河流域城市信用联盟城市的代表轮流发言,介绍了在信用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西宁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任务清单,基本形成了以工作通报、季度评估报告和年度考核结果运用为抓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机制。
成都市大力推广“信易贷”服务模式,持续完善“政、银、企”信息互通和共享应用协同机制,提升贷款审批效率,最快10分钟企业可获得线上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已联通的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信用贷款超1600亿元。
兰州市推行“兰税捷办”模式,依据信用等级为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打造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税收环境。创新“信用管项目”模式,对投资项目发放“信用备案证”,施行扫码亮信,累计发放“信用备案证”559张。
银川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持续组织开展“百企亮信用”等活动,强化诚实守信文化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营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社会氛围。
呼和浩特市强化信用监管约束,推出292项信用承诺制服务事项,归集信用承诺书40余万份和各类红黑名单信息2万余条,推动各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西安市政务诚信建设采取承诺、排查、整改、通报、评价、考核等措施,形成闭环管理。全市有654家政府部门在信用中国(陕西西安)公示了政务诚信承诺,连续4年对区县、开发区和部门开展政务诚信第三方评价,推动政务诚信建设水平提升。
在商务诚信领域,太原市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和监管,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动态梳理适用信用承诺制的事项清单,完善工作规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极简审批”服务。
济南市信用平台已嵌入29个部门业务系统,2023年以来,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政府补贴、评先评优、资格审核等工作中开展信用核查700万次,全市“黑名单”企业占比从5年前的0.9%下降到目前的0.3%。创新探索“人才有价”评估平台,“人才贷”备案金额超过7亿元。
图为“信用筑堤 九城联动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桌讨论现场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普遍认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一水相连,人文相亲”,联盟既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近年来,信用一体化建设活力倍增、信用赋能成果倍增,促进区域信用协同已经成为共识。嘉宾建议,继续努力缩小地区间人群和企业享受的服务差异,促进区域间的服务均等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表示,城市信用建设不能由政府唱“独角戏”,社会、行业、消费者、家庭等都应参与进来。未来的黄河流域“九城联动”一定会像黄河之水一样,掀起滚滚巨浪,推动社会进步和信用体系发展。
论坛期间,由新华信用发起,成立了沿黄信用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并举行了《沿黄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倡议》签约仪式,这将助力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信用服务机构沿黄信用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