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老人忆雷锋 半个世纪前的那次“亲密接触”
黄先知老人眼睛虽花了,仍每天坚持借助放大镜阅读已看了无数遍的《雷锋的故事》。
□首席记者李钊通讯员李杨文图
核心提示
3月5日是学雷锋日,这天上午,驻马店市委办公室给本报记者打电话,说在该市市区定居的黄先知老人,曾与雷锋有过亲密接触。
现年75岁的黄先知老人,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本报记者深情追忆了半个世纪前与雷锋亲密接触的鲜为人知的情景……
A
那时候,雷锋是学习的榜样
“那时候(1960年),雷锋就是学习的榜样。”黄先知老人告诉记者:他是1956年底应征入伍的,1960年初在解放军驻吉林省辽源市某部的汽车教导连担任三排副排长兼修理班班长,主要任务是维修汽车,培养汽车驾驶员。
“1960年,部队开展‘两忆三查’(忆阶级苦,忆民族恨;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活动;同年8月,首长在一次‘忆苦思甜’大会上介绍雷锋的事迹。”黄先知老人说,“首长通报雷锋给灾区捐了200多块!那时候,一个士兵每月津贴才几块,雷锋攒那么多钱捐出去,我听了很受鼓舞,很是敬佩。”
B
那一天,我和雷锋在一起
“我所在的部队(在吉林辽源)与雷锋所在的部队(在辽宁抚顺),虽处在两省,但相距不远。”黄先知老人说,“因维修汽车和培养驾驶员,两个部队平时有往来;1960年国庆节前夕,辽宁抚顺举行慰问驻军文艺晚会,也给我所在的汽车教导连发了邀请。”
那是国庆节前的一天,黄先知带着教导连的两个班长前去参加晚会,赶到抚顺市某剧院时,天已黑了。
“雷锋来吗?”黄先知说,因敬佩雷锋,脱口这样问了一句,没料到负责接待的说:“来了,(剧院)一层右侧第一排。”
黄先知和两位班长的座位在二层的左侧前排,找到座位后,他向同行的两个班长提议,下楼见见雷锋,两个班长欣然同意。就这样,他们下了楼。
“雷锋同志!”黄先知说,“走到雷锋身后,我喊了一声。‘到!’雷锋立马应声起身。”黄先知告诉记者,那时,汽车兵服装的肩章上有一个汽车头标志,他是副排长,肩章上还有3颗星;雷锋当时在部队是驾驶班的班长,肩章上是两颗星、一个“汽车头”。见是“3颗星”给他打招呼,雷锋随即挺胸敬礼,他和同行的两位班长回礼并握手。
“因都是汽车兵,见面后很是亲热。”黄先知说,雷锋跟照片上一模一样,个儿不高,圆脸庞,特别精神;湖南口音,语速快。在相互通报各自所在部队后,攀谈了10多分钟,雷锋很是热情。“见演出马上要开始了,我向他发出作报告的邀请。‘行,只要你们需要我,那我就去!’临别时,雷锋再次行军礼。”
握手告别后,他和两位班长回到了楼上看演出。
C
这些年,雷锋和我在一起
1961年8月15日,黄先知复员被分配到信阳潢川县双柳镇完全小学教书。“1962年8月,我从收音机里得知雷锋去世的消息。”黄先知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只见过一次雷锋,但他对战友和工作的热情,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黄先知老师,在双柳镇完小(完全小学)任教5年,完中(完全中学)任教32年;他所教的班,在潢川县一直是教学成绩最好的明星班之一。”3月5日下午,记者拨通潢川县双柳镇中心学校的电话,中心学校负责人说,黄老师的最大特点是“贴班”,天天泡在教室里管学生,天亮进班天黑才走,37年如一日从不厌倦。
黄先知老师1998年退休后,跟随儿女来到驻马店市市区生活。在其所在的社区里,因经常热心帮助邻里,早已被社区居民赞誉为“沿着雷锋道路走来的‘好老头’”。
“其实,人世间,很多事都很简单,人人都能做到,但就是不去或不愿意、不坚持躬行。”黄先知老人说,说到底,是缺乏热情,持久不减的热情。“平凡事儿、平常事儿,永葆热情做下去,就是不平凡不平常。半个世纪以来,因雷锋的精神一直和我在一起,我才走到今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