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不易爱心捐赠屡受阻 2013-11-26 26:30:40 李争 映象网-东方今报 爱心;爱心超市;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爱心接力 近几年来,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的“鸡蛋哥”、“送水哥”、“雷锋哥”等爱心人士以及许许多多的爱心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他们的爱心和无私的助人之举,使我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映象网讯(河南电视台记者 郭圣啸 晓博 函颖 杜仲伟 齐振环 东方今报记者 梁新慧 评论员 李春晓)近几年来,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的“鸡蛋哥”、“送水哥”、“雷锋哥”等爱心人士以及许许多多的爱心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他们的爱心和无私的助人之举,使我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然而,他们在赢得了社会尊重的同时,也面临着捐助渠道不通畅、奉献爱心反被质疑的诸多困惑。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相关机构和民政部门又有哪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社会公益组织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困惑】

  做好事,不知道该找谁

  近日,在郑州举行的一个捐赠仪式上,河南省的几家爱心企业,将购买和募捐来的大量棉衣等御寒衣物捐赠给环卫工人、贫困学生等群体。然而,企业代表却诉苦:参加这场捐赠费了不少周折。

  “面临的问题,就是捐赠渠道不畅通,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直接与这些贫困群体去接触、去沟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企业曾通过相关慈善部门联系受助群体,然而,慈善部门繁琐的捐助流程和态度,让他们碰了壁。河南一家食品爱心企业捐赠负责人司马女士说,他们献爱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慈善部门,然而,拨打慈善部门的电话,有时候打了好多次都打不通,好不容易联系上了,结果,对方却让她下载表格,填写捐赠数量、价值。

  “当我们按照规定填写了表格提交后,却再也没有下文了。难道是慈善部门觉得我们的捐赠规模小吗?”马女士说,人的能力有高低,企业规模有大小,捐赠也是量力而行,只要是捐赠就应该给予鼓励,而个别慈善部门的做法,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缺信息,衣物多无人领

  其实,有这种苦恼的不仅是捐助个人和企业,一些爱心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也同样面临捐助渠道不通畅的尴尬。

  在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有一个由在校学生组建的爱心接力部,他们接收校内师生、社会人士捐助的衣物,统一清洗、消毒后,捐给有需求的学生和校外需要帮助的群体。然而,随着爱心接力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积压的衣服成了大家头疼的问题。

  “我们和贫困地区的联系比较少,所以导致衣服囤到这里送不出去。而社会上知道我们的人也不多,前来领取衣物的,都是自己学校的学生。”洛阳师范学院校团委的王晶感到很无奈。

  而洛阳师范学院校团委爱心接力部负责人庞明明则呼吁,严寒的冬天来了,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他们的爱心接力中,联系更多的贫困地区,把他们募捐的衣服送出去,让每一件衣物都能送到真正需要它们的人手中。

  献爱心,却被质疑作秀

  除了信息不畅,社会舆论带来的压力,也无形中让不少爱心人士和团体在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屡屡受挫。

  商丘一家爱心企业的捐赠代表王龙涛就坦言,在他们献爱心的时候,社会上的质疑声四起,说他们是炒作或者是宣传自己。

  最近,由于为务工人员捐赠衣物而备受各大媒体关注、被人们称为雷锋哥的孙德坤,也面临着这方面的苦恼。“很多人都怀疑我有什么动机,‘雷锋哥’并不是我自己封的,而是媒体在宣传时自发形成的。在我长达二十多年的学雷锋路上,我感觉‘雷锋哥’更能促进我学雷锋,而不是去炒作。媒体在场我会去做,媒体不在场,我同样在做。”孙德坤说,最近,诸多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但他还是觉得,与其关心某一个爱心人士或者团体,不如更多地去关注爱心事件,使爱心事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探索】

  政府出面设立“爱心超市”

  公益组织在献爱心的过程中,面临捐助渠道不通畅、质疑声不断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有哪些支持措施?民政部门又有哪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呢?

  在平顶山市新华区建设街社区,有一个爱心空间,里面摆放的柴米油盐、毛巾香皂等物品,均以“爱心”标价。社区居民每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就可以获得积分,比如参加义务巡逻一次,积1分,积分可以累积兑换实物,还可以转借给困难群众来换取免费衣物等。爱心空间运行两年多来,有300多名居民成了志愿者,帮助困难群众400多户。

  在郑州市二七区,也有两个社会救助的爱心超市,通过社会募捐、社会救助、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开业至今已经接待、服务低保、困难群众超过5万人次,而且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据悉,爱心超市除了具备老超市那种免费模式外,还设立了微利经营区。通过这个平台,不但可以给低保群众、困难群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物品选择,还吸引了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包括爱心企业进行捐赠。

  【趋势】

  政府搭建平台提供对接渠道

  平顶山市新华区的“爱心空间”和郑州市二七区的“爱心超市”,以其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好评。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省部分地市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目前,我省一些地方的有关主管部门正在逐步出台政策措施,通过推动公益组织的发展,搭建平台,使捐助渠道更加通畅。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市文明办主任徐西平说,郑州市通过多种举措,加强了志愿者联合会建设,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为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三方提供了对接渠道。

  “我们还为公益组织提供项目扶持资金,建立了‘志愿郑州’网站和管理服务平台,来解决志愿者身份确认难、注册难、管理难的实际困难。”徐西平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郑州市着力将志愿服务打造成新形势下最具群众性和广泛性的道德实践平台。

  而郑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则透露,目前,郑州市已经有近六万人的慈善队伍,通过项目和爱心人士、受助群体进行对接,用制度管人做事,同时也通过官方网站公开相关信息,打造透明慈善。

  评论

  爱的“作秀”天天都有又何妨

  做好事时常遇冷,爱心该如何安放?长期以来,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爱心人士和团体,他们以爱心奉献和助人之举,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然而与此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不少困惑,比如捐赠渠道不畅通、比如被人质疑动机和目的,等等。

  其实,对于献爱心者来说,只要你做的事情问心无愧,有很多人因此获益,绝大部分人认为你做的事情是对的,被质疑作秀又何妨?我们希望这种爱的作秀天天有,“秀”得精彩,“秀”得漂亮,只要慈善行为具有倡导性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奉献爱心,都可以认同,都可以提倡。

  比起“做好事不落好名儿”,更现实的困难是,做好事渠道不通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政部门和一些政府官员对待慈善的态度。社会服务单位应多些温情关怀,多些换位思考,更应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对于主动献爱心者,少些“机械化”,多些“人性化”;少些条条框框,多点便捷模式。实际上,目前郑州市正在探索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双引擎献爱心的救助方式,通过搭建公益平台,使捐助渠道更畅通。

  还有些公益者,是受困于组织体制不成熟,没法名正言顺做好事。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多半是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登记注册、没有权威部门承认的“黑户”,随时面临被取缔的风险。许多义工组织感慨,爱心公益已成为“高危”行业。针对这种情况,用制度管人做事、信息公开透明,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网站等方式信息公开,打造透明慈善,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这个社会不是缺乏爱心,有时候是环境和舆论的问题,造成爱心无处安放、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做好事找不到组织,做好事遇冷被质疑,做好事找不到对象,都是这个社会转型期的特例。

  我们唯有通过制度保障,尝试新模式、营造好环境,才能让每一份爱心更好地安放。

  专家建议

  公益组织应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结合

  对于公益组织的未来,郑州大学社会管理学院教授纪德尚表示,和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相结合,将是社会公益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政府出钱来聘用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帮助需要救助的人达到自助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所以,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工作机构相结合并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促进民间公益性组织健康发展,使之走上专业化、正规化、职业化道路。”

  纪德尚还指出,社会爱心人士、各种公益组织的行动,切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宣扬传播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关注。“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作为公益组织本身,也应该加强自律,积极进行登记注册,公布各种慈善数据,甚至要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让爱心活动在阳光下公开、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