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仅3个 2014-07-01 01:34:43 王芳菲 新京报 公报;达标天数;土壤环境质量;环境;土壤污染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昨日公布了《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目前,环境公报尚未纳入土壤污染的情况,有专家表示,这与我国尚未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有关,土壤监测难度大于流动的空气和水。

  环保部昨日公布了《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昨日公布了《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根据公报,去年开始首次监测PM2.5的7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京津冀地区去年有半年以上时间空气质量不达标,北京2013年48%的天数空气质量达标,重污染天比例达到16.2%。

  环保部公布《公报》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介绍环境质量状况,并答记者问。李干杰表示,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他还表示,除去年实施的“大气十条”外,今年将针对水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制定计划,李干杰将这三项污染防治称为“三大战役”。

  去年霾日数50年来最多

  去年是开始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第一年,74个重点城市开始监测包括PM2.5在内的新指标,这也令《公报》中的大气环境部分更为引人注意。这74个城市由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各省会城市组成,去年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京津冀13个城市的PM2.5和PM10都超标,去年有半年以上时间空气质量不达标,其中,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48.0%。

  还有256个城市去年依然执行老版本的空气质量标准,未监测PM2.5数据,达标比例为69.5%。

  此外,《公报》引用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一年增加了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除空气质量之外,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李干杰说,近几年来,全国地表水,尤其是十大流域的水质是在不断改善的,但目前水环境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有10%的地表水依然受到严重污染。目前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也不少,“这几年每年都有十几起,今年前5个月又发生了5起,”李干杰说。

  打响“水陆空”环保战

  《公报》称,截止到2012年,全国因为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原因使得耕地面积减少了40.24万公顷。此外,中国国土面积中的30.72%遭到土壤侵蚀。

  目前,环境公报尚未纳入土壤污染的情况,有专家表示,这与我国尚未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有关,土壤监测难度大于流动的空气和水。

  李干杰说,除去年实施的“大气十条”之外,今年还将针对水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制定计划,即实施“水十条”和“土十条”,其中,水污染重点抓水质较好的和水质严重污染的水体,土壤污染则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切断各类污染源来遏制土壤污染扩大趋势,并实施土壤治理修复工程。

  解读

  “环境信息公开可带动环境治理”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从此次《公报》内容看,我国环境面临的整体形势依然是非常严峻的。

  不过,马军认为,环境信息公开明显可以带动环境治理,空气质量是最典型的例子。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之后,看起来似乎一下子达标率降低了,但最终却带动了“大气十条”的出台,对治理大气污染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说,“大气十条”去年9月发布以来,在一些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年第一季度,74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达标天数比例增加了5.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了10.3个百分点。

  对于去年发生的700多起环境突发事件,马军表示,数据显示近些年突发性环境事件在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经济规模非常大,高污染行业遍地开花,与居民区、敏感区之间的缓冲空间越来越小,更容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但另一方面,事件数据的增加也可能与环境信息公开加强有关,目前公众环境意识觉醒,很多此前可能不被发现的事件都被官方被动或主动披露,也使得记录在案的突发性事件数量增多。

  “现在在水源地、地下水的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方面,信息公开还是非常不足的,而且像水方面的指标,如果也能跟大气标准一样跟国际接轨,也可能会出现与现在空气质量一样超标率极高的情况,但这也是必须去推动做的。”马军说。

  (记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