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房地产调控趋严,房企海外融资渠道也有所收紧。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下半年房企海外发债规模将有所放缓,尤其是一些中小房企,发债规模的受限将对其资金链形成较大压力。
据摩根大通统计,今年房地产企业海外新发行债券量非常高,今年迄今为止新增发行量是过往六年来最高的,达到268亿美元。不过,这一形势在下半年或发生变化。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房企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房企在外债备案登记申请材料中要列明拟置换境外债务的详细信息,包括债务规模、期限情况、备案登记情况等,并提交《企业发行外债真实性承诺函》;房企发行外债要加强信息披露,在募集说明书等文件中需明确资金用途等情况。
摩根大通债务资本市场中国主管谢桐表示,根据摩根大通统计,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各类币种有390亿美元等值的债券到期,基本的预期是大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会再融资,这可能是房地产企业债券接下来12个月的新发量。谢桐同时表示,债券融资渠道的收紧会对部分房企的资金链形成压力。因为大型房企的融资渠道比较丰富,因此此轮政策调整对中小型房企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谢桐还表示,房企在境外融资的成本和本身的资质有很大关系。境外投资者会很仔细地分析房企的信用基本面,区分好的发行人和差的发行人、流动性好的债券和流动性差的债券。“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些比较成熟的房企的发行利率和一些资质相对没那么好的房企的发行利率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她说。
东方金诚房地产行业高级分析师谢瑞也表示,预计下半年房企境外债券融资规模将有所放缓,短期内或推升行业整体融资成本。他说,短期内,仅有一年内到期境外债的房企可以进行境外发债,且高利率房企在新政下,也不能利用低成本债券对现有高利率境外债进行置换。谢瑞预计,下半年房企融资环境仍将延续收紧态势,境内和境外发债规模在偿债压力下将维稳。
随着房地产企业陆续复工,地方土地市场也逐渐开闸。22日,上海、深圳等地公布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稳定土地市场。同日,济南三宗土地入市交易,三宗地块最终均由房企联合体竞得。
Wind数据显示,截至24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与此同时,在国内宽货币宽信用环境下,房企境内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发债规模持续增加,净融资额跳升。甚至还有地产公司为抓住境内低息机会,刻意促使投资者回售此前的“高息”债券。
前,在一二线热点城市,优质土地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开发企业合作拿地已经成为获得新项目的重要方式。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晚20点,135家上市房企发布2019年年报,占全部应披露年报数量的61.92%。这些房企整体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成;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636.62亿元,同比下降3.33%。
在“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基调下,有业内人士分析,房企融资环境或将分类放松,贷款受益主体或将倾向于大中型品牌房企,经营和管理红利高的房企价值将二次绽放,选取高质量周转标的。
境外发债,原是不少房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近期受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遭到抛售,内地房企发行美元债的热情也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3月份以来,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公布2019年销售业绩。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部分上市公司全年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市场机构报告称,上市房企也普遍表达了对2020年的市场展望和拿地预期,约6成企业预计今年实现10%的业绩增幅。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目前已经有40家房企直接或者间接公布了2020年销售目标。尽管大多数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较2019年销售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平均增幅较以往明显缩小。这40家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平均增速不足14%,创下近年来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