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楼市人才、公积金、租赁等政策井喷,单月楼市调控67次,今年前10个月共482次,相比2018年同期上涨超过20%。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楼市各种调控政策看,即使在长假影响下,10月楼市调控频次依然处于年内高位,仅低于今年1月的68次调控,平均每个工作日有2次以上,刷新了历史纪录。
近期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多集中在人才、公积金、租赁方面。10月21日,三亚发布《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指出全日制大专以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在三亚实际工作满一年,且缴纳满一年社保及个税,即可在海南省购买一套房产。对比之前外地购房者需在海南省缴纳60个月社保或个税的楼市限购政策,明显放宽了人才购房的门槛。山西省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宽,购房门槛也实质上降低。
公积金政策方面,10月8日,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文,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从35万元恢复至50万元;9月25日,无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文,将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从此前的50万元降至30万元;9月17日,徐州发布通知指出,住房公积金贷款实现互认互贷,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内的宿州、淮北、商丘、菏泽、枣庄、连云港、宿迁等七个已签约的核心城市开办住房公积金贷款互认互贷,即缴存互认、贷款互贷。
租赁方面,10月15日,深圳推出首个“稳租金”商品房租赁试点项目;10月18日,哈尔滨指出,将专项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优化住房租赁市场环境;天津近期开展住房租赁中介机构违法违规专项整治。
张大伟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购房者观望情绪较为明显,市场成交节奏放缓。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要求下,各种打补丁措施仍将不断推出。预计2019年最后两个月全国楼市将依然是双向调控,房价平稳的城市不排除出台宽松政策,但只要价格上涨明显,房地产调控肯定会加码。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
不同于驻马店松绑后被约谈、广州松绑后又撤回,海南主动收紧楼市调控,成为疫情之下首个加码调控的地方政府。业内人士认为,海南房地产调控的“逆势”之举,或许与其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的发展战略有关。
2月份以来已有超过60个城市出台了楼市相关的调控政策,不过在房地产政策调控群中,近日驻马店、广州“撤回了一条消息”。3月4日,广州关于楼市放松的相关政策被叫停;3月5日,驻马店发布的17项稳楼市政策已从官网撤下。广州和驻马店先后撤下相关文件,再次引发大众对楼市调控走向的关注。
进入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松绑、门槛降低的声音不绝于耳。从今年元旦起,广东东莞、湖北武汉、四川达州等地陆续打响楼市调控“松绑”的枪声,相关部门“救市”的意愿溢于言表。就南京房地产市场而言,今年的楼市政策走势究竟如何呢?
在这一情况下,有声音认为,放开落户是为了找人“接盘”房地产,楼市调控要放开了。事实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接连重申“房住不炒”后,这种浑水摸鱼的言论站不住脚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继续强调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专家认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下,明年政策不会刺激房地产,但地方有一定政策调整自主权。
10日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总报告(2019-2020)》及十一份分报告全面描述集中反映了从2016年开启的本轮调控,在宏观经济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楼市初步稳定下来,取得了调控初步成功的经验。
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一样,楼市调控既不可能一步到位,也需要视调控效果和情势发展予以调整和完善。各地各城市在调整楼市调控措施时,要严格依据“房住不炒”定位来评判各项调控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使各项调控措施真正有利于遏制炒房,平抑房价,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今年以来,各地住房公积金政策密集发布。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政策发布超过100次,相比2018年同期增加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