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基调下,有业内人士分析,房企融资环境或将分类放松,贷款受益主体或将倾向于大中型品牌房企,经营和管理红利高的房企价值将二次绽放,选取高质量周转标的。
沪深两市多家房地产企业通过多种措施来稳住股价,部分房企在资本市场上也很快通过该措施获得正面反馈。
房企多次进行股份回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9日,自春节开市以来,沪深两市已有约20家房地产企业先后发布股份回购方案。其中,格力地产发布的第四次回购股份进展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公司第四次回购股份已累计回购74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6%,耗资总额超过3.6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其中,仅今年3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就有200万股,支付金额约931.6万元。
在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之际,部分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和高管也纷纷增持,看好公司发展成为股东增持的主要原因。如龙湖集团4月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一名主要股东Charm Talent于公开市场增持合共420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增至44.01%;世茂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许荣茂通过旗下的世茂投资增持世茂股票,增持数量高达7502万股,占总股本的2%,增持后其持有的世茂股权占比达到了70.15%;旭辉控股发布公告称,将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向执行董事林峰售出435万股股份,占已发行总股份的0.06%。
头部房企更具融资优势
股票回购、高管增持等举措对地产股也产生一定正向影响。记者注意到, 4月6日,龙湖集团再次发布增持公告,当日收盘,龙湖集团收涨2.63%,报39港元/股,市值也达到2390.1亿港元的历史高位,市盈率为11.66。招商证券分析,4-5月数据才是关键研判点,在“稳房价”下,经营和管理红利高的房企价值将二次绽放,选取高质量周转标的。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指出,2020年一方面,房企融资环境或将分类放松,贷款受益主体或将倾向于大中型品牌房企,国企、央企以及头部房企更具融资优势,融资成本有望适度下移。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受海外疫情扩散等影响,4月份,中国房企海外发债几乎暂停,单月融资额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前4个月房企销售额不及去年同期,房企现金流压力加大。
如今“五一”假期将至,业界对这个疫情形势明显好转后的首个5天小长假备受期待。从南方日报记者4月以来在广州的走访情况看,多数楼盘营销人员对“五一”楼市保持信心,部分楼盘已开始筹备各类优惠营销活动。
随着房地产企业陆续复工,地方土地市场也逐渐开闸。22日,上海、深圳等地公布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稳定土地市场。同日,济南三宗土地入市交易,三宗地块最终均由房企联合体竞得。
Wind数据显示,截至24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与此同时,在国内宽货币宽信用环境下,房企境内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发债规模持续增加,净融资额跳升。甚至还有地产公司为抓住境内低息机会,刻意促使投资者回售此前的“高息”债券。
前,在一二线热点城市,优质土地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开发企业合作拿地已经成为获得新项目的重要方式。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晚20点,135家上市房企发布2019年年报,占全部应披露年报数量的61.92%。这些房企整体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成;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636.62亿元,同比下降3.33%。
境外发债,原是不少房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近期受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遭到抛售,内地房企发行美元债的热情也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3月份以来,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公布2019年销售业绩。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部分上市公司全年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市场机构报告称,上市房企也普遍表达了对2020年的市场展望和拿地预期,约6成企业预计今年实现10%的业绩增幅。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