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由此,“国家中心城市”赋予郑州新的内涵,成为伴随郑州出镜率最高的新词儿。
作为河南省会,郑州市一个时期以来瞩目全国。
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由此,“国家中心城市”赋予郑州新的内涵,成为伴随郑州出镜率最高的新词儿。跻身二线城市、战略叠加效应、枢纽经济……从官方到民间,郑州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空间,获得广泛热议。在农历鸡年,郑州正在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国家中心城市是现代化的发展范畴,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的特大型都市。
记者注意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对郑州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定位。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郑州开封等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郑州等城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
显然,这些定位,从大物流中心、产业发展、金融集聚、区域融合等方面,抓住了郑州发展的牛鼻子。
紧接着,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从产业基础、改革创新、区位优势、对外开放、人文特色等五个方面和十八项具体任务,做出安排。
在这项最新出台的意见中,提出郑州市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改革创新,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给予支持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改革试点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本报记者注意到,国家层面对郑州的要求,具体而务实。比如在产业基础上,第一,要求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第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和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务业外向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区域性、功能性总部等。同时,还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建设龙子湖大数据谷,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在下一代信息网络、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加冕“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迎来新出发
“枢纽经济”发力“郑中心”聚合效应提升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获批,激发了郑州发展的全新动能。事实上,如果从郑州市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主线追溯,大交通和大物流是其核心,这也是郑州在全国城市中最鲜明的名片。
在历史上,郑州就被冠以“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在此交会,确立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郑州铁路货运北站作业量居亚洲之最。近年来,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加快建设,把郑州推上了全国快速铁路网枢纽的新高地。在河南境内,中原城市群间的城际铁路也在加紧建设,形成半小时、1小时城市交通圈。
目前,“米”字的一“横”一“竖”已通车,下面的“撇”“捺”郑万、郑合已开工建设。郑州铁路局党委副书记剧凯锋说:“到2020年,‘米’字形高铁全部开通,从郑州出发,两小时可达石家庄、太原、西安、济南、武汉、合肥;3小时可达北京、南京、长沙、重庆;4小时可达上海。”
除了铁路,郑州航空枢纽的成长速度和影响力令人惊讶。统计显示,2011年以来,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保持年均40.6%的高速增长,为全国之最。与北上广等机场主要是客机腹舱运货不同,郑州以全货机为主,可以承运有特殊运输需求的货物。最引人瞩目的是国际货运,郑州34条全货运航线中,国际航线29条,已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每周约100架全货机在郑州机场起降。
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标签,更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新词“枢纽经济”,首提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认为,枢纽经济应以快速交通为工具和载体,以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是类似于“航空经济”“高铁经济”“海运经济”和以一种交通方式为龙头、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经济体系。
事实上,高铁对郑州经济的拉动已经显现。比如去年暑期,有“中国版迪士尼”之称、由华强集团开发的郑州方特文化主题公园平均每天迎来两万多名冀、鲁、豫、晋等地游客。顺应高铁经济,华强集团调整布局,在郑州追加投资,目标是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与此同时,华特迪士尼、华谊建业电影小镇、华南城等一大批靠人流支撑的文化旅游、商贸项目纷纷在郑州落地开花。
在郑州航空港,一座415平方公里的航空新城正拔地而起。大批航空偏好型、外向型产业在港区集聚,最有代表性的是智能终端产业。目前,智能终端产业园集聚了159家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企业。全球每7部新手机就有1部是“郑州造”。
沿着“建设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路子,郑州这座内陆城市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国际物流逐步由海港主导,向“海陆空”共同承担的格局变化,具有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的郑州,迎来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历史机遇。
战略叠加郑州龙头支撑河南加速发展
对于郑州市未来的发展,河南省领导给予厚望,要求提升郑州服务全省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河南要发展,首先郑州这个龙头要舞起来,无论是产业升级、城市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人才引进都要走在先,走在前。”河南省主要领导提出,郑州要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来加快发展,做大总量,提高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郑州的首位度。
按照河南省的要求,郑州市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的叠加效应,郑州拥有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多个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要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这些战略规划、战略平台的实施结合起来,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形成“1+1>2”的组合叠加效应。
“提高服务全省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担当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行者的角色”等表述,在河南省对郑州的相关发展规划中,频频出现。
这些要求,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郑州发挥战略叠加效应,发挥龙头的标杆效应,对河南全省经济发展,形成支撑和促进。
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认为,中心城市建设可以将城市变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全世界的高端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汇集到这个地方来。将郑州建设成为中心城市,可以把河南尤其是郑州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物流辐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可以带动河南广大区域的发展。
事实上,对于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后郑州对河南乃至全国的带动效应,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进行了明确阐释——
首先,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交会处,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但郑州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郑州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其次,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郑州坐依中原经济区广阔腹地,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拥有郑东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整合资源和政策,将人力资源、市场空间、功能平台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
三是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是我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内陆进出口大市,具有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先天优势,但开放水平不高、窗口作用不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联动,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