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焦点要闻 > 正文

追求“舌尖上的幸福感” 70年流动中国的味道之变

2019年08月30日10:11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题:追求“舌尖上的幸福感”——70年流动中国的味道之变

  丁静、李溢春

  “花生、瓜子、方便面,啤酒、饮料、矿泉水。”经典的叫卖声让不少中国人迅速关联到上个世纪的铁路餐饮。随着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万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的国家。乘客对旅程的期待已经从走好延展到吃好,“舌尖上的幸福感”也成为铁路餐饮70年的不懈追求。火车跑进高铁时代,“指尖上订餐”也应运而生。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就连餐车都是新鲜事物。”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客运段京渝车队党总支书记赵宏吉说,听前辈们讲,那时候车厢四处漏风,没有供暖设备,乘客基本是自带干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餐车,使用煤炉明火做饭。灶头连着一个煤箱,炊事员做饭时还要给炉灶添煤。赵宏吉说,列车上食材无法保鲜,厨师们就用棉被包着铁皮箱装上冰块,制成“土冰箱”。运行超过两天的列车,还要在途中补充冰块,以保证原料安全。

  “那时候的餐车,冬天冷飕飕只有胸前一团火,夏天像蒸桑拿浑身湿漉漉。由于列车运行不平稳,切菜经常会切到手指。”石家庄客运段京渝车队厨师黄烨说,餐食品种也非常有限,基本上都是两三毛钱的盒饭。米饭装到饭盒三分之二处,上面放一点菜和肉,品种大多是木须肉和雪菜肉丝,偶尔有红烧肉就特别受欢迎。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磁炉、蒸饭箱、抽油烟机、大冰箱让6平方米的后厨充满现代感。食材可以保鲜,餐车供应也开始推陈出新:盖饭、炒饭、特色菜为正餐增加了选择,休闲小食品成为正餐的补充。

  为了让旅客满意度从“舌尖”走向“心尖”,餐车还增加了摆台、餐巾折花、插花等,后厨的师傅们用萝卜雕上几朵小花,把简单的菜肴点缀得趣味盎然。

  火车跑进高铁时代,“指尖上订餐”应运而生。石家庄站12306网络订餐配送中心负责人张坤彩说,石家庄站作为全国首批开通互联网送餐的车站,目前已签约肯德基、吉野家等7户商家近40种餐饮商品,日均配餐量200单,高峰日近800单。铁路部门不断优化服务,全国38个互联网订餐和特产配送站的数量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互联网订餐截止下单和取消时间也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1小时。

  “以前上火车就愁吃什么,现在上车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点外卖。”从北京西站出发的乘客宋褚渝说,重庆麻辣、江浙咸鲜、广东靓汤……中国各地有太多美味,想想都要流口水,少了旅途劳顿。

  流动中国的味道,不仅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可口,还越来越安全、越来越智能。今年初,24小时营业、无人值守的“智能无人餐厅”亮相青岛各火车站。这里食品种类丰富,所有餐品原料源头可溯。真空包装、高温杀菌,保证了口味的稳定性和餐品绿色、安全。餐厅内的智能管理系统,还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大数据,为更加细致、周到的餐饮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从点餐到出餐只要28秒,这太酷了。”经常往返青岛与北京的“90后”乘客周鸿红说,高速流动的中国正需要这种速度。


文章关键词:舌尖上的幸福感 味道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中国驻法国使馆委托采购口罩?官方辟谣:别上当 中国驻法国使馆委托采购口罩?官方辟谣:别上当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