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 > 正文

【奋斗新时代】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8年10月05日09:52  来源:央视网

503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家国情怀,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为了国家,他们奉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写道:几十年来,国测一大队以及全国测绘战线一代代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事迹感人至深。

  西藏那曲海拔4200米。

  每换一个地方,大家都得经历一次闹肚子的过程。这样的工作生活条件,对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队员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从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队员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老队员邵世坤说,他在新疆四千米的山上,在雪里睡了七天七夜。山陡帐篷背不上去,凑几个狗皮褥子垫上,上面弄个帆布一盖。等完成任务下山的时候,他走路都困难。

  2015年,邵世坤老人与大队老队员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回忆起六十多年来国测一大队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一代代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事迹感人至深。

  六十多年来,一批批新队员来到国测一大队,踏上前辈们没有走完的山山水水。何志堂1998年参加工作,这时候的一大队,正在实现转型,技术力量更强,装备更加先进。他在大学里没有学过重力,而现在一直在搞重力。

  地球上每一个地点,受地心引力的影响,都有不同的重力值。精确的重力值对经济建设、国防、航空航天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国测一大队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可以精准到小数点后八位。可是仪器精准,但也娇贵,难以操控。何志堂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经过了成千上万次的操作,摸透了仪器每一个构造和部件。

  2006年南极考察,一个月的海上颠簸,仪器还是出了故障。经过数个昼夜的维修调试,何志堂解决了连国外生产商都难以解决的故障,使我国首次在南极建立了重力基准。何志堂学的不是重力测量,却成为行业内屈指可数的专家型人才。

  程小凯是85年出生的年轻人,带着一批更年轻的90后队员,成为国测一大队的新生力量。

  2016年,国测一大队为适应更高、更精密的测绘要求,购买了无人机,成立了新部门。测绘用的无人机,少则几十万元,精密而结构复杂,飞行难度很高。

  既要掌握飞行,又要在飞行中实现精密测绘。年轻人们驻扎在无人的旷野,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小心翼翼地重复着每一个枯燥的动作,原本一年的训练计划,队员们半年就完成了。

  时至今日,国测一大队队员们仍然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忠诚奉献是这个队伍的魂,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这是改变不了的。所以说改变的是人的装备,不变的是人作业的精神和作风。”

  国测一大队一代代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而在西安有一座大学,也是走出来的,这就是60多年前从上海西迁而来的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西安交大西迁老同志们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潘季老先生今年84岁,1956年,他还是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交通大学始创于1896年,是中国早期最富声望的理工院校之一,被誉为“中国工程师的摇篮”。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主体从上海迁往西安,实现东西部教育均衡,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1956年开始,在一批当时国内顶尖教授学者带领下,满载交大师生员工的专列由上海驶往西安。

  在潘老的记忆中,环境的不适应,生活的艰难,都是些无足轻重、不值一提的小事。那时候,全校教职员工都是一门心思要把教学和科研工作迅速展开。

  潘季说:“轴承研究所创建实验室,要加工一些零部件。我们的教授就推着架子车,把要加工的工件拉到几十里外,加工了再拉回来,这样的条件下大家都有一种奋斗的精神。”

  用最快的速度创建一流学校,尽早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这是西迁老教师们共同的心愿。60年的奋斗,2017年,西安交大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位列全国第二,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一。

  潘季说,这60多年来西安交大培养出34位院士,毕业生大概接近25万,可贵的是40%多都留在西部,很多都是各个岗位上的骨干。

  60年,一甲子,当年西迁教职员工们栽下的梧桐,如今已经变成参天大树。

  潘季说:“看着它从小长到大,我们都老了,很高兴。”

  2017年,15位交大西迁老同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希望继续弘扬“西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回信作出重要指示,还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说:“知识分子有种历史认识和家国情怀,他们认为爱国没有选择项,我喜欢了,我想选我就选,我不想选就不选,爱国没有选择项,而且奋斗永远在进行时。”

  管晓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没有工作几年,管晓宏希望出国继续深造。那时候公派留学名额很有限,西安交大还是为管晓宏争取到了宝贵的名额。

  1995年,正是国内人才大量流失、青黄不接的时候,管晓宏回到了西安交大。当时有很多人都不理解。

  那时候国内的互联网还很落后,连一个实验室都没有。30平米起家、20多年潜心科研,管晓宏院士主持的实验室,在电力等生产制造系统优化调度、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许领出生于1982年,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就读于刘东生院士主持的研究所。刘东生院士60年潜心研究,创立了黄土学,确立了中国黄土高原的成因,被誉为“黄土之父”。从2005年大学毕业开始,许领也走过了黄土高原无数的沟沟壑壑。在黄土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2016年入选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当时,沿海一些名校也看中了他,可许领却很执着。

  许领说:“刘东生先生在世界上首次把中国的黄土高原成因解决了,我就希望通过5年,哪怕10年、15年、20年的时间,用我自己严格的实验条件,严格的实验标准,严格的误差分析,把黄土高原力学分区在我能力范围之内进行一个总结。”

  许领的研究,一旦形成成果,对我国西部地区未来的开发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成本。可是这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的潜心研究,需要走遍整个黄土高原,这条路漫长而艰难。

  许领说:“因为我们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愿意为之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 ,所以耐得住寂寞,也就不存在寂寞了,而是非常幸福,非常开心的事情。”

  潘季说:“在每个岗位上踏踏实实干一点事情,除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以外,还要为民族国家发展留下一点痕迹,这样回顾青春,幸福是奋斗得来的,总书记讲得非常感动人心。”

  在国测一大队的老队员老党员身上,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老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艰苦奋斗、报效国家,什么是重道义、勇担当。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如火种,薪火相传,在后来者身上熠熠生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者、奉献者、奋斗者。



文章关键词:奋斗 新时代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地评线】创新驱动发展,“九章”书写更精彩的华章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以制度优势凝聚新时代奋斗伟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不断结出更多实践成果,展现蓬勃生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编者按:今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习近平同志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 【地评线】江右时评:“量子大道”奋斗的足迹最亮眼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的云飞路两侧,密布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被称为“量子大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观点)

    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既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