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我是一颗石榴籽】改革开放四十年 和硕乡村“靓”起来!

2018年12月31日15:42  来源:天山网原创

503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的乡村变化多多,到村落走一走,来田间瞧一瞧,奋进的乡村处处皆景,幸福的笑脸时时闪现。

  乡间土路变成宽阔的柏油路,傍晚摸黑的街巷装上了亮堂的路灯,杂乱的街巷变身绿树夹道,昔日的干打垒、地窝子早已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居富民房所替代,几近荒芜的庭院如今果菜满园、畜禽满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百姓告别了吃穿单一的旧生活,过上了生活富足的好日子。茶余饭后,走上百姓大舞台、文化大巴扎唱歌、跳舞,俨然成为乡村百姓的新时尚。

  乡村风貌有“颜值”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硕县委和县政府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5亿元,因地制宜,对村庄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完成21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融入其中,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乌什塔拉乡大庄子村人居环境规划整齐,房前花团锦簇,一切都井然有序,穿着时尚的村民怡然自得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老党员王华明在自家庭院的花墙摆放写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的石头。

  大庄子村的村民阿不力孜 ·艾义木说起了这些年的变化:“以前最害怕下雨,一下雨院子里、路面上到处都是湿泥巴,但几天不下雨,路上尘土又没过脚脖子。你再看现在,出门就是柏油路,路边种上了树,晚上有路灯照明,多处安装健身器材。到了晚上,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唱歌、跳舞的人可多了。”

  沙梁湾村村容村貌。

  在沙梁湾村,80岁的村民单占会感慨道:“四十年前,一家好几口挤一间屋子,房子既小又简陋,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如今的房屋既宽敞,又安全,冬暖夏凉,住在这里比城里还好。”

  如今,在和硕县的乡村,无论春夏秋冬,走在乡间道路上,处处是乡村独有的风景。村子美,环境靓,不一样的乡村风情,让老百姓不但生活得舒心,出门在外还多了一份自信。

  乡村庭院藏“内涵”

  环境好了,生活美了,可口袋里没钱也不行。以前,由于缺水,村民家的庭院大多成了杂物院、牲畜圈。现在,灌溉水渠通到了每个家庭,为庭院经济、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自2017年10月以来,全县1542名党员干部、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深入农家大院,与各族村民一道开展庭院整治。

  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

  按照“住宅区、养殖区、种植区、杂物区”四区分离的原则,因户施策,把每家每户都建成了“农家乐”。引导群众在庭院里做文章,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搞特色农业种植、特色禽畜养殖,发展乡村游“农牧家乐”,全县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庭院变形致富计”。

  用一亩地的庭院产生十亩地的效益,看似不可能的事在苏哈特乡苏哈特村实现了。今年年初,在工作队、村“两委”的帮助下,贫困户李来元建起了小拱棚,在庭院种植了韭菜、土豆、豆角等。截至目前,实现庭院收入1.3万元。

  李来元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小的庭院却能为我带来这么多的收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乡村环境好了,前来品尝农家饭、民族特色美食的游客也多了起来,走进农家园采摘有机瓜果蔬菜成为了一种新“时髦”。工作队因户施策,引导有条件的农牧民发展农家乐、牧家乐,为全域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为农村农牧产品找到了广阔的市场。

  苏哈特村美丽乡村庭院。

  在塔哈其镇阿尔文德尔文村村民巴力杰家,小庭院里建起了两个蒙古包,自家的牛、羊制成风干肉,院子里种着各类蔬菜,还养起了鸡、鸭、鸽子,他家每年实现收入3万元以上。“现在生活都好了,好多城里人喜欢到园子采摘水果、蔬菜,现场品尝草原风干肉,都说我这的农家饭好吃。”巴力杰高兴地说道。

  目前,全县各乡镇有30家“农家乐”,其中,3家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9家三星级农家乐。现如今的和硕县乡村不仅有“颜”,而且更有“值”,实实在在的庭院收入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幸福感更强。

  乡村文明迎“新风”

  “物质精神两手抓,口袋脑袋一起富”。和硕县教科局驻塔哈其镇祖鲁门苏勒村工作队把乡村文明新风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和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塔拉村阿迪力风情园。

  为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活动,工作队通过走访入户、农牧民夜校、文体活动等方式,完善村规民约,将村容村貌、家庭卫生纳入每月卫生评比当中,表彰先进典型;文体活动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典型,用身边的典型引领乡村文明新风。

  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实现了“周周有夜校、有演出,月月有活动、有评比”的目标。如今,村委会大院充满了欢声笑语,红歌赛、时装秀、趣味活动、篮球赛等轮番上演,参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已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文化活动室,各族群众身着盛装,踏着欢快的节拍,尽情舞动,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沉浸在幸福里。“晚饭后,我们每天都约在一起跳舞,既缓解了一天的疲劳,又增进了与邻居的感情,真是太开心啦!”村民侯淑萍兴高采烈地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乡村早已变成了“俏模样”。如今,乡村美,庭院富,文明新风引领新时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展望未来,和硕县委和县政府、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还将带领各族群众迎着新时代的春风,踏着新时代步伐,一路前行,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作者:贾洪明

文章关键词:乡村风貌 乡村建设 力杰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写在滇西大地上的脱贫攻坚“高校样本”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永安村的杨奶奶,拉着同济大学校长陈杰的手激动地说。陈杰校长一行在云龙县人民医院现场听取学校对医院的帮扶情况 江平 摄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和云龙县委书记段冬梅为同济梦想教室揭牌江平 摄 

  • 山居古村 渐成“网红”

    脚踏卵石小道,淙淙溪水相伴左右,清冽的山泉绕着一栋栋白墙黑瓦、高低不一的古朴民居,冲刷着青石墙壁,带动着水车声声。”  岭南乡老屋改造、民宿建设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乡土文化的珍贵,众多农户开始利用自家闲置老宅发展民宿。

  • 铜梁之“道”(下):绿道“梳妆”让村民长了面子美了日子

    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11社村民黎龙芳的鲜花步道引人注目,路边撒播的格桑花、木春菊开得正盛,与路边葱茏的林木相映成趣。由铜梁区商务委和文旅委牵头,玉皇村正在集中连片打造农家乐,预计今年将打造5家农家乐,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 【文化王府沟】王府竹海邂逅《梨园春》戏曲名家,美丽乡村唱起来

    他们现场为游客和村民表演了精彩的戏曲节目,美妙的旋律在王府竹海上空飘荡。这是戏迷擂台赛在栾川县连续举行四场之后,栏目组专程来到王府竹海组织的戏曲名家亲民演出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得到了现场观众的叫好,还通过直播向全国观众们进行展示,更是赢得了网友们的认可。

  • 央媒观豫|固始:靓丽龙港乡愁浓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据了解,洪埠乡龙港村在做好人居环境治理的同时,坚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让百姓生活宜居美起来;二是注重发展乡村产业让百姓生活富起来。

  • 广西富川:产业强村庄美 乡村振兴底气足

    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茶家村党支部书记 段志雄:我们就通过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把常规的品种改为市场需求(的品种)葡萄的产量是18万斤,基本上可能也是在260万左右,葡萄的收入是260万。

  • 【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商丘市睢县:“双架马车”拉动乡村稳步振兴

    7月30号上午,“乡村振兴看河南”采访团来到商丘市睢县,走进该县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鸿鞋业)以及城郊乡保庙村,实体探访该地在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方面取得的有效成果。

  • 【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商丘市睢县:“双架马车”拉动乡村稳步振兴

    7月30号上午,“乡村振兴看河南”采访团来到商丘市睢县,走进该县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鸿鞋业)以及城郊乡保庙村,实体探访该地在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方面取得的有效成果。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组组通”开启农民幸福路

    贵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自然村寨,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毕节市黔西县太来彝族苗族乡的“组组通”硬化路 新华社记者 陶亮/摄 贵州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林场的“组组通”硬化路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摄 

  • “蚂蚁搬家”治山理水兴产业

    如今的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河西畈村水口塆整洁美丽。要解开塆里老辈乡亲们的心结,必须让塆里的年轻人站出来,因为他们在外面见多识广,在家里说话有分量。2011年春节期间,利用年轻人回乡过节的有利时机,朱七一把塆里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将整治塆落的想法和盘托出。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