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莆田
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风俗
那就是在大年初四时
要重新围炉过大年
又叫“做大岁”
在这个看似“奇怪”的传统习俗背后
其实隐藏着一段屈辱的故事
根据《莆田县志》的记载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外敌突然来袭,城池被攻陷
尸横遍地、哀鸿遍野
老百姓们只能纷纷逃到山中避难
两位小朋友展示一对白额春联。在“做大岁”的同时,莆田城乡家家户户普遍张贴白额春联,以示祭奠之情,节庆表余哀。
两个月后
敌人被击溃
他们才得以在二月初二返回家里
但是因为年节已过
人们只能在二月初四重新过年
为了永远记住这段伤痛的历史
人们约定
此后的每年都以除夕为“小年夜”
以正月初四为“大年夜”
再过一次年
当年遭受过的苦难
或许会被人遗忘
但却以另外一种形式
让人永远铭记
在莆田,每年正月初四(仙游为初五),会跟除夕一样重新来围炉、过年(资料图)。
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轻风淡月,年年去路。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 司饮食之神 平日里 在烟熏火燎中 炉灶风箱前 灶王爷总是静静地看着我们 春夏秋冬里的一日三餐 和琐碎细小的柴米油盐 他都默默记在心底 民间一直以来 “接神”却要迟一些
“二十三,糖瓜粘”。送走灶王爷后,人们开始扫尘,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各种清扫、洗涮,意在除旧布新,驱晦纳吉,干干净净迎新年。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玉帝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对于多数人来说,“年货”清单当中,象征红红火火的灯笼、蕴含美好祝福的春联,必不可少;此外,缤纷的霓虹灯、喜庆的挂件也很受欢迎。春联摊摊主 魏建斌:在这里摆了十几二十年了,每年都在这里摆着呢,卖的对联、门神、浮雕呀,卖得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