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忠岐委员: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在精准政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具体来说,在贫困人口的识别、产业选择、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上都要精准谋划、精准施策。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黄土高原发展杂粮种植产业,在甘肃等地发展中药材和油橄榄产业,在广西等省区发展沙茶树产业,都为脱贫攻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产业发展要通过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实现抱团发展。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马忠明委员:
加强科创体系建设
要高度重视西部贫困地区科技创新与人才结构的不平衡性问题。一要加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二要围绕贫困连片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组织科技扶贫重点研发计划,开展新型实用技术、产品和模式的集成与示范,提升贫困区产业水平。三要为西部优秀人才设立一些科技专项,支持他们开展科研工作,加快西部人才发展。四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西部人才待遇,稳住留住优秀人才,提升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委员: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三区三州”(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是我国特色苹果产区,产业基础较好,但缺乏科学整体规划。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及大数据支撑,科学编制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启动联合攻关计划,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形成专门力量,推动集成创新;建立苹果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开展低效果园改造和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苹果户彻底摆脱贫困奠定基础;强化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建设,显著提升综合技术支持和保障能力。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委员: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
在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时,不要一味贪大求全,关键要适合贫困地区当地特有的资源禀赋和人力禀赋。贫困地区人口类型不同,适合的劳动方式和就业渠道也不同。产业扶贫项目要适合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引进扶贫产业项目不能以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在执行严格环保标准的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特殊性的研究,找到适合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方式,走一条产业扶贫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共赢之路。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委员: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打赢打好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紧紧抓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当前,大别山革命老区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对落后的局面仍未改变,应该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师资建设、实施招生倾斜政策三方面继续发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代表:
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在注重校舍、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合理保障编制、师资、培训等软件建设水平,合理配置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比重。“互联网+教育”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一剂药方,要大力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温源、刘坤、李晋荣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8日 04版)
种了38年洋芋的王一航,已然和当地的农民融为一体,头戴草帽、脚穿球鞋、裤脚挽起,辛勤耕耘在马铃薯试验田里。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王洋芋”“王科学”,甚至传唱着“王一航,洋芋王;要想洋芋好,就找王一航”这样的顺口溜。
从入不敷出到摘掉穷帽,蔬菜种植改变了成顺宝一家的人生轨迹。成顺宝家住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牌坊村。一直以来,他和所有村民一样,种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钱少活多,人还被拴在了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