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左)和老伴在家门口。
徐 晨摄(影像中国)
见到马旭时,她正在老伴颜学庸搀扶下从舞蹈教室走出来——这里是武汉市黄陂区老年大学,他们每周都要乘公交过来学习课程。
如不是旁人介绍,很难把这位身着迷彩军装的瘦小老太太和英姿飒爽的“空中花木兰”联系起来。
两间低矮的平房,小小的院落里种了些油菜和莴苣;卧室里勉强放下一张床和几件家具,满墙的书占据了本就狭小的空间。这就是马旭夫妇的家。
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却为他人“一掷千金”:去年9月,在武汉市一家银行网点,马旭夫妇向工作人员提出转账300万元,结果惊动了警察,以为老人遇上了电信诈骗。经多方核实才得知:马旭要将1000万元毕生积蓄捐给家乡办教育,这是分批捐出的第一笔善款。
“只有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帮他们改变命运。”马旭平静地说。
马旭老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新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1947年,14岁的马旭考入东北军政大学,又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学校学习。1958年,马旭加入步兵某师卫生营手术绷带所任军医。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空降兵部队,马旭奉命负责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她向组织提出,希望能和战士们一起参加跳伞训练。但由于她个子小,体重太轻,远不能达到训练大纲要求,请求没有被批准。
马旭不死心。她晚上偷偷到训练场上自己练习跳伞动作,每天练习上百次。
半年后的地面动作考核中,马旭连跳三次,动作标准利索。从此,马旭正式和战士们一起参加跳伞训练。20多年里,马旭跳伞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
为了帮助空降兵避免在着陆时扭伤,她和同为军医的丈夫翻阅大量资料,结合自身跳伞实践,发明了“充气护踝”,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后来,他们又一起研制出高原跳伞“供氧背心”,解决了空降兵高原跳伞的缺氧难题。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马旭,希望为家乡做些事情。2018年3月,她决心将通过搞科研、专利转让等积攒下的1000万元全部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发展。今年2月,马旭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马旭夫妇房间的墙壁、柜子、桌子上,贴满了各种手抄双语小纸片,如今她仍在坚持学习。“我感觉从来没有离休过,总感觉时间不够用。”86岁的马旭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8日 04 版)
12月1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崔道植、马旭、陈立群这三位老人的感人事迹,只是全国千千万万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的一个缩影。
在地道的澄城人雷强眼中,西安的羊肉泡馍就是他家乡的水盆羊肉。雷强说:“徵县是澄城县过去的名字,注册‘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商标,是希望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能够走出陕西,将陕西饮食文化传播出去。
从14岁当兵离开故土,这是86岁的马旭时隔72年第一次回到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 马旭和老伴颜学庸,游过长江和武汉东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在松花江里,下水感受一下家乡的温度。
从14岁当兵离开故土,这是86岁的马旭时隔72年第一次回到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 马旭和老伴颜学庸,游过长江和武汉东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在松花江里,下水感受一下家乡的温度。
马旭,今年86岁,是我国首批女空降兵之一,曾创造我国空降兵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受到马旭无私精神的感召,黑龙江省木兰县当地很多人也纷纷捐款捐物,以马旭的部分捐款为启动资金,加上木兰县各界捐款200多万元,成立了马旭慈善助学基金。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纪念日,98载奋斗拼搏,非凡的初心和使命,引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大向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政党,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更把这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民族的向往、亿万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
下午13时40分,记者来到湖北省军区第七干休所,见到准备前往银行办理已到期500万元理财产品的马旭夫妇。
驻黄陂原空降兵某部队离休干部 马旭 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马旭端起奖杯 图片来源: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 少小离家 乡音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