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五年前,在美丽西湖湖畔,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汇集了约200名平均年龄30来岁的年轻人,为维护我国海洋安全,提升我国海洋防务能力,他们成功打造出被业界誉为“中国海眼”的国之重器,按照正常研制周期,“海眼”系统研制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他们立的军令状是五年完成任务,在接到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他们的工作模式就变成了“七天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
这是五年前,三十多岁的马启明发的朋友圈。那会儿,他刚刚被任命为国家级重大项目“海眼”项目副总设计师,那时的他,经常以单位为家,以工程为伴,不能陪在女儿身边。
在我国,探测浩瀚的宇宙的国之重器取名“天眼”,与之相对,探寻海底神秘的世界的就是“海眼”。它就像是海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洞察到海底的一切。海眼到底怎么工作?项目组形象地打了个比方。
“海眼”项目,涉及学科之多,技术难点之广,都是罕见的,在我国几乎就是一张白纸。
为了维护我国海洋安全,提升我国海洋防务能力,“海眼”项目必须要争分夺秒。
失联,关机,消失,是马启明和他的小伙伴们,过去几年的生活常态。由于项目研制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七天24小时连轴转”,节假日无休。
其实有很多苦,他们都不愿和家人说。一年365天,他们有200多天都是在海上试验,恶劣的海况经常让这些年轻人吐到无法入睡。有一次,试验船摇摆达到了42度,焊接到舱壁上的床都给摇掉下来。如果实验船在大海上摇摆超过45度,就会船翻人亡。
面对国外同类设备器材的技术封锁和禁运,年轻的海眼团队坚持自主创新,“海眼”系统的草稿从无到有,修改绘制了上万张;“海眼”系统的零件从小到大,整个系统零配件有数十万个,关键的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都需要他们自主研发。
环境恶劣,咬牙坚持;技术封锁,想办法解决;当所有人都期盼的成功逐渐接近的时候,意外来临了。在一次关键海洋实验中,海里的发声设备突然失去了信号,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百八十吨重,价值连城的大家伙,可能是掉入茫茫大海之中。
如果发声设备沉入海底,就意味着军令状中规定的五年铁定是要超期了,项目组所有人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
万幸的是,通过紧急打捞,发声设备在170多米深的海底打捞了上来。
2018年,在最后一次海洋实验中,试验船在预定的海域,利用“海眼”系统,几经周折,最终清楚的发现了预设目标,各项指标都全部合格。
五年时间里,“海眼”项目组共计突破关键技术60项,攻克世界级难题6项,对外发布技术需求10项,有效推动了多个专业的有机融合。五年时间里,有20多名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5名年轻人光荣入党。五四前夕,“中国海眼”项目组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
试验归来,靠近陆地时,大家都在等待手机信号,因为有了信号,就可以给家人打电话了,这时他们的孩子会责问“爸爸妈妈,这么多天,你去哪里了?”此时,是这群年轻人最幸福的时刻。
大约在10天前,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顺利返航。中国船舶集团702所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 叶聪:探索一号它是一艘科考船,是科学家的海面工作室,“奋斗者”号是科学家的海底工作室。
“奋斗者”号的成功海试充分验证了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重庆红江”)自主研制的LC520A型船用低速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在中船动力(集团)位于上海临港的船用动力试验中心成功进行了首次配机试验。
据介绍,薄板制造中心实现5G网络全覆盖,借助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管理,为邮轮薄板建造提供了智能动力。作为中国船舶工业设计建造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邮轮建造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带动性强,通过我国首制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将为我国本土邮轮供应链体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观众在参观本届进博会明星展品“最强劲拖拉机”——约翰迪尔8R拖拉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正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生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共赢故事。与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宣布将深耕全球重点发电市场……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8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据雷凡培介绍,早在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部署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疫情防控期间,34.7万中国船舶人坚守工作岗位、严守抗疫防线,共克抗疫时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动态优化完善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措施。
2020年4月10日,龙岩大桥的主塔曾顺利完成69度的转体施工。主塔到位后,再进行桥面梁体架设施工,待桥面梁体全部安装完成,主塔和桥面再整体进行第二次转体。两次转体时间相隔数月,且转体重量相差近8000吨,要实现精确对接,对支撑转体的轴心部件——转体球铰提出了极高要求。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