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透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

2019年06月01日15: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50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的高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应深入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从而更有效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习惯沿着孤立、静止、片面的路径前行,按照非此即彼、二元对立、割断历史、迷信西方、抛弃传统的方式,不研究历史的客观发展进程,而是以反历史主义的思维去对待历史;喜欢制造历史阴谋论、历史不可知论的论调,不尊重客观的历史情境,而是假设历史进程,随意解释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对它的批判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和危害的认识。基于此,我们在原有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批判武器,对历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在更深的学理层面揭示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维方式。

  孤立而不是普遍联系地观察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第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习惯于以支离破碎的历史细节和无关紧要的“历史事实”等细枝末节歪曲历史和否定历史。严谨的治史态度需要综合研究历史中的人事、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单纯追求历史细节,历史叙事会呈现无逻辑的状况,很难自圆其说。如果像历史虚无主义者那样,“信手拈来”一些历史细节,随意拼贴裁剪历史事件,全然不考虑逻辑性和历史的缜密性,就会使历史变得杂乱无章,影响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规律。不可否认,在我们过去的一些历史研究中,确实存在着从观点到观点、片面强调宏观视角、不注重历史细节、不关注普通人物的现象,结果使历史研究变得枯燥乏味,缺乏鲜活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填充历史细节,让历史丰满起来、鲜活起来。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历史细节与整体的历史状况割裂开来,抽象化地看待一个个历史事件。这样凸显的历史细节反而会造成歪曲历史和否定历史的效果,无法使人认识历史的全貌,也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时代意义。历史虚无主义恰恰是以孤立的历史事件和特别摘取出来的历史细节虚无历史、消解历史的整体性,热衷于夸大、臆测、捏造“与众不同”的历史细节,并对其进行孤立化阐释,以达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目的,借此抹黑、诋毁、否定原有的历史观和历史评价。我们必须看到,历史虚无主义以夸大支流否认主流、渲染个别现象掩盖本质的方式解构主流历史观,最终是为了瓦解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从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言论中可以看到,其特点就在于抛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伪命题,制造了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明洞见”。这些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所谓“个性诠释”的最大问题在于,用所谓的历史细节架空确定的、宏观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评价,从而否定主流历史研究和主流价值观。真正的历史研究所达成的共识,是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整体的、客观的研究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历史,而不是基于一个个事件进行孤立化抽象化的历史评价。如用“日本人为何没有烧故宫”这样的说法是无法否定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性的,对于日本侵略者的认识必须放置于当时时代状况和多个历史事件中进行总体评价。

静止而不是发展地看待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第二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经常从现实的历史场景抽身而出,静止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以静止的思维来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机械地、简单地化约与框定为静态的、单一的、封闭的实体。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具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长时段思维以及贯通古今的发展的眼光。如果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就很难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为现实发展找到客观的历史依据,对历史价值的理解也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例如,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样的概括体现了发展的历史眼光,告诉我们只有注重历史的连续性,方能把握当下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发展的眼光看历史,我们才能把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5000多年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近百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联系和贯通起来,从而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研究必须坚持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不能静止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静止的思维方式得出的历史结论是不可信的。在研究中人为地将历史发展进程割断,不仅会忽视历史本身的连续性,还会导致历史研究的碎片化。历史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只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坚持历史连续性,才能更好地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演进的逻辑,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只有具备发展的历史观,才能真正做到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

零散而不是系统地认识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第三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零散地认识历史,碎片化地建构历史,局部地截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图景,掺入片面的证词或数据,以此达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瓦解主流历史叙事的目的;或引用所谓的片段式真实材料得出虚假的、错误的结论,通过推翻主流历史结论的方式消解历史。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生活的空间场景不断变化,以手机为媒介的碎片化阅读自然也就占据了更多的时间,但零散的历史图景只能给人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效果,不可能从历史碎片中认识整体而真实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利用当代人阅读的这一特点而达到其目的的。零散的历史知识很难呈现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人们的大脑因而变成了“杂拌儿历史信息的跑马场”,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是一知半解或者片面几点,不利于人们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历史的碎片化认识在更深的层面上带来了对历史主题和规律的遮蔽。

历史研究是一项极其严肃的活动,需要将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综合起来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系统性思维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应以长远和全局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谋万世而不是谋一时,谋全局而不是谋一域,把握好过去与未来、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对历史问题进行全局性、综合性的研究,系统梳理历史进程和分析历史事件,坚决克服史学研究碎片化和零散化倾向,从而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当前历史研究领域中,人们对各种材料的挖掘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对一些历史事件产生更丰富的认识,面对不断积累、更新和发展的历史知识,如何系统地而不是碎片化地分析和认识它们,如何对历史从“大致了解”的状态达到“深刻把握”的程度,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历史的价值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等。要实现历史的价值,我们应当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向历史“老师”虚心求教;以发展的眼光获取历史的“营养剂”;以系统的思维从历史“教科书”中深刻把握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事实 反历史主义 形而上学 历史评价 历史进程 历史叙事 历史情境 历史规律 历史事件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研究和弘扬革命精神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其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继承和弘扬,是深入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与“虚无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必须研究和弘扬革命精神。与“虚无理想”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必须研究和弘扬革命精神。

  • 【光明网专论】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启示

    70年来,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回顾70年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可以获得如下历史启示。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是由两个高潮发展期和中间不断探索期组成的连续性进程  在70年发展进程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出现了两次高潮。

  • 【党建锐评】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特约评论员 任晓山  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

  • 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危害及应对策略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想方设法地误导人们接受错误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把人们领上一条对民族历史的歪曲、诋毁和否定的邪路,造成严重的社会思想混乱和危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头脑,引导人们坚持用唯物史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党建锐评】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特约评论员 咏颉  近些年来,一股名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学界和社会各界蔓延泛滥。

  • 电视剧:展现历史 讴歌时代

    这些佳作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在艺术表达上追求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视效果。运用丰富而创新的艺术手法,让历史故事、年代传奇实现当代表达,进而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我国电视剧创作的显著特征之一。

  • 国家网信办集中开展网络音频专项整治

    近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网络音频乱象启动专项整治行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整治不仅要坚决有效遏制行业乱象,也要积极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 【思享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建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坚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必须始终以坚定的政治自觉,清醒认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亮剑、敢于斗争,不断夺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新胜利。

  • 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领域出现了一些“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研究要有“新方法”等论调,历史虚无主义借机泛起。围绕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尤其是党史国史观教育,增强其精神免疫力并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根本。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