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户人高卧,归林鸟却回。
——(唐)杜甫《苦热》节选
”
阳光热烈、暑气蒸腾
大地像盖上了一层蒸笼布
火热的天气里
徐徐微风便是最好的礼物
时光的脚步流转不息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又来到我们身边
今日入伏
入伏,即入“三伏天”
标志着
真正暑天的开始
一年中气温最高
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来临了
伏日作为节日约始于秦朝
当时称“伏腊节”
是一种庆祝夏粮丰收的农庆活动
东汉卫宏所撰《汉旧仪》提到
“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
三伏天有饮酒聚会的习俗
此后伏日的饮食
成为了一门丰富多彩的学问
“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唐)白居易《竹窗》节选
”
远离了浮躁和喧闹
窗边之竹
是多少人的好朋友!
入伏后
地表湿度加大
每日吸收热量多
散发热量少
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
暑气潜伏于地
进入三伏
累积热量便达到最高峰
入伏时间每年不固定
“夏至三庚数头伏”
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
初伏为10天
中伏为10天或20天
末伏为10天
2019年“三伏”时间为
7月12日交“初伏”
7月22日交“中伏”
8月11日交“末伏”
长达40天的酷暑
入伏之后,天气炎热
专家提醒
除要注意防暑降温外
还应避免熬夜,规律饮食
多开窗透气
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失常
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三伏饮食应多“开胃”
食材多样适当偏“苦”
多吃水果和蔬菜
食物补水更有效
预防中暑,饮茶有益
金银花清热解毒
菊花散风消炎
百合花润肺安神
适合冲泡成茶
三伏吃三瓜
苦瓜祛痱子
丝瓜平痰喘
冬瓜多吃增食欲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卷鸡蛋
这些食物
恢复补营养
驱病败心火
三伏天还是易生疾病的时期
空调适度吹
冷风不可吹颈椎
冷饮不宜贪多
炎炎夏日中
我们每个人
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光
你或因为汗流浃背
而感到不适
亦或因为聒噪蝉鸣
而感觉烦闷
这时
不妨看看窗外
郁郁葱葱的树木
从青翠到墨绿
时光的流逝让他们成熟
高温的磨砺让他们坚韧
不历尘埃三伏热
孰知风露九秋凉
等到
流火退去,秋高气爽
你会发现
苦热
练就了你的成长
支招:夏秋之交需注意防寒,注意室内通风,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天气干燥,可吃一些清爽润肺的食物;要注意平衡饮食,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
身穿防护服,鏖战三伏天,南京一名参与防疫的年轻辅警抱冰降温的照片刷屏了。正因有挥汗如雨的奋战,才有千家万户的安康;有负重前行的身影,才有岁月静好的生活。为“抱冰男孩”点赞,向酷暑中的防疫人员致敬,你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7月20日,高温继续覆盖新疆、天津、福建等部分地区,气温最高地方可达39℃。而在广东,广东省高温预警信号持续生效时间最长地方已有一个月,相比7月16日全国正式入伏,广东地区从6月中下旬便已开启高温模式。高温炙烤下,减少出行成为有效的避暑方式之一,网友直呼“三伏就是三十天都卧在家里,少动”。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天(16日)正式进入“三伏天”中的“头伏”,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就要来了。“三伏”是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入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
7月16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全国多地即将开启“蒸烤”模式。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荷叶绿豆粥、冬瓜莲子粥、冬瓜芡实汤等都是补气清暑、调理脾胃的不错选择。
雨还未结束高温就按耐不住想搞事了……本周四入伏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本周四),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而且,今年三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一年有“三伏”, 三伏天进中伏,“中伏”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
当晚风轻轻拂去夏天的燥热,当梧桐叶悄然变了颜色,袅袅凉风,吹来了飒爽的秋天。“处”,是“去”的意思,“处暑”,暑气至此而止,夏天的热烈正式落幕,秋日的美景铺陈开来,“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经历过台风“利马奇”后前一段,郑州的气温就是两个字:舒!适!晚上不开空调也睡得超香胃口都变好了可谁能料到接下来“炎”值爆
今天夜里,济源、焦作、三门峡三地区和安阳、鹤壁、新乡、洛阳四地区西部多云间阴天,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其它地区晴天间多云。20日,西部、北部多云转阴天,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其它地区晴天转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