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 《经济半小时》)四川达州是革命老区,也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属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住的是茅草棚,穿的是破棉袄,啃的是洋芋坨,睡的是包谷壳”是过去巴山大峡谷困难群众生活的写照。而如今那里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川东部宣汉县的巴山大峡谷地区,是四川省内唯一的土家族聚集区,拥有四个土家族乡。土家族人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巴蜀文化中“巴”文化的分支,“巴”文化就发源于这里。
2014年,宣汉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20万,其中9.1万人来自巴山大峡谷地区。2016年,这里易地扶贫搬迁正式启动,至今654户2224人完成易地搬迁。
四川巴山大峡谷
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村民刘福太今年57岁,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乡土家族人,他原来就住在大山里。2017年,刘福太作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扶贫搬迁政策,全家搬到山下。
刘福太介绍,以前村民每次上下山,走的就是脚掌宽的土路。年轻人体力好,一次也要2个多小时,如果是老年人,单程就要走半天时间,遇上刮风下雨就不能出门。
刘福太上山
大巴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3亩,几乎找不到一片平缓的坡地供农业生产。
刘福太的玉米地种在半山腰上,已经种了三十年。在接近60度倾斜的山坡上,想要站稳都很难,刘福太却要在地里爬上爬下,挥舞着锄头。在他身后,就是陡峭的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受伤。现在,他的腿上还留有伤疤。
刘福太说,大巴山上的坡地土层很薄,在这样的坡地上种植玉米,扎不住根长不大,暴雨来袭就会倒伏,乃至绝收。一亩玉米地每年只能收成100斤左右,村民吃不饱饭就只能在地里挖一些野生的瓜果充饥,他们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年夜饭”吃上一口大米饭。
刘福太的玉米地
(记者刘桢珂)迎着初冬的暖阳,“决胜2020”看四川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凉山,来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三河村立足资源禀赋,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开发彝族文化扶贫主题旅游线路。
20多年前,正在地里忙活的余文武听到头顶哗哗响,抬眼一看,第一次邂逅了传说中的滇金丝猴。除了给滇金丝猴添加辅食,余文武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收集滇金丝猴粪便进行化验,以便掌握滇金丝猴的身体状况。
凉风村,海拔1700米以上,是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的一个高山村;伍东,32岁,这个高山村的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伍东挨家挨户排查哪些房屋符合危旧房改造标准,哪些农户适用易地搬迁政策,带领村民住进了崭新的楼房。
重庆市城口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山底河谷地带着重发展生态型乡村旅游,已建成11个1800户“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带动1200余户5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据阚吉林介绍,到2020年城口将新建15个优势资源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将中药材产业培育成40%的贫困村、50%的产业薄弱村的主导产业,至少带动1.2万户通过中药材产业实现增收。
吉克石乌到三河村的那天,听说来了客人,吉好也求的二女儿吉好有果一骨碌从床上翻下来,刷牙、洗脸一气呵成。现在,吉好也求的新房有单独的厨房与洗手间,每天洗脸、刷牙成了吉好有果和弟弟妹妹们的好习惯。”带着大凉山的好消息来到北京后,吉克石乌更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