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活动进入第14天,这也是半个月来,河南广电全媒体报道团首次出省,来到陕西省丹凤县庾岭镇。
★追寻之路
“天上升起大明星,东边来了徐海东。徐海东,真英雄,率领红军闹长征……”在秦岭深处的陕西丹凤县庾家河畔,至今还流传着这首与红二十五军长征有关的歌谣。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庾家河小镇,后来更名为庾岭镇。
1934年12月10日,从独树镇浴血突出重围的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镇春茂永药铺召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18次常委会,会议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中共鄂豫陕省委。同日,发生了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庾家河战斗。
血色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也留下了一段红色的记忆。“春茂永药铺”掌柜杨春荣让妻儿照顾伤员,自己则背着药箱,去为其他红军战士治病。一旦有国民党军来查,杨春荣就把红军藏起来,受伤最严重的战士在他们家住了将近2年,杨春荣把他们都认作自己的儿子。
庾家河镇街心拐弯处,当年为红军指战员医治伤痛的春茂永药铺如今依然存在,门口挂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遗址”的红色牌匾,屋檐高挑,室内红砖铺地,干爽清静。春茂永药铺掌柜杨春荣之孙杨青山,讲起爷爷和红军的故事,让记者听得几度入神。
在红二十五军长征的队伍中,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她们就是红二十五军医院中的周少兰、戴觉敏、曾继兰、曹宗凯、田喜兰、余国清、张秀兰7名护士。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们为“七仙女”。
庾家河战斗中,许多指战员身负重伤,7名女战士日夜守护在伤员们身边,精心照料。军政治部考虑军情紧急,怕7名女同志在急行军中掉队出危险,动员她们留在根据地,并给她们每人发了8块大洋。但她们却坚决表示:“部队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们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是红军的鬼,叫我们离开部队,坚决不走!”
亲临前线指挥的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穿透左眼底,经过紧急抢救,血总算止住,可他的喉咙被异物堵塞,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危急关头,18岁的周少兰走过来,果断地用嘴将堵在徐海东喉头的血块和浓痰一口口地吮出。徐海东的呼吸变得均匀了,命得救了。
周少兰的这一举动不仅救了徐海东的命,也成就了一段佳话——1935年10月,周少兰在陕北永坪镇嫁给了她精心护理多日的徐海东,并改名周东屏,取“海东屏障”之意。
徐海东与妻子周东屏在一起
如今,小小的春茂永药铺,已经成了红二十五军革命历史展览室,也是当地的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杨家几代人一直精心维护着这里的每一样物品,打扫红军墓碑,传承长征故事。
★初心日记
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采访活动的第14天,也是报道团第一次走出河南省,今天的目的地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记者是文学专业出身,对那些具有文艺色彩的名字总会多一些向往,所以我对丹凤县充满了遐想。今天走的依然是山间公路,静谧的环境让周围的群山多了些神秘色彩。
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庾家河之战纪念碑处。到了这里,我们见到了“春茂永药铺主人杨春荣”的孙子杨青山先生。
杨青山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庾家河之战红二十五军和他的爷爷之间的故事,讲述期间,他脸上不自觉的洋溢出了自豪的笑容。当讲到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年轻烈士们时,他的神情又一下子暗淡了。最后,他还为我们演唱了自己为庾家河之战谱写的歌曲。
听他讲完,我的心情起了波澜:为了那些逝去的青春生命,也为了那无情的战争岁月。这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如今和平的可贵,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舒适生活,趁着年轻,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新农村频道记者 潘博 周昱昊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持续进行中,报道团将途经河南罗山、桐柏、泌阳、方城、卢氏、淅川,陕西丹凤、志丹、延川,甘肃泾川等10县市,敬请持续关注。本次活动由北京现代汽车提供全程支持。
就这样,不费一枪,红25军解决了关外的敌人,这时,徐海东率红223团也赶到了关前,红军很快包围了荆紫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红25军攻占了荆紫关,歼灭了守敌,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民用物资,使红军给养和枪支弹药得到了大量补充,取得了远程奔袭荆紫关的重大胜利。
青山巍峨,绿树成荫,陕西延安甘泉县劳山战役烈士陵园里,整齐地排列着33座红军墓,每座墓前都有一座雕刻有红色五角星的墓碑,墓碑上都没有名字。“徐海东、刘志丹率领部队在劳山观察地形,决定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诱导延安守敌驰援甘泉,在路上歼灭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