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 文/图)“信念,是勇攀高峰的坚强力量。”这是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技术员周乐超经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 周乐超,2003年从部队退伍,2007年毕业于河南电力工业学校,参加工作后先是从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后来主动申请到线路带电作业岗位。在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专业的岗位上,实现了从勇攀高峰的“新兵”到国家电网公司劳模的跨越,逐渐成长为平顶山供电公司乃至河南省电力系统输电专业的技术骨干。
在师傅带领下,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周乐超在部队上是一名“老兵”,但在平顶山供电公司却是一名“新兵”。周乐超的师傅朱玉伟是电力系统内有名的“电力爱迪生”。在工作中朱师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周乐超在师傅的指导下,对待工作“有求必应”,把每一次任务都当成是一次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2008年10月,周乐超迎来了一件“大事”。担任“带电作业技能竞赛”技术总教练的师傅朱玉伟决定带上他一起代表华中网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虽然只是替补队员,但这也是周乐超的第一次“出征”,最终,他所在的团队获得了团体三等奖。
竞赛结束的当晚,周乐超在遇见一同参赛的正式队员肖春伟,周乐超看到肖春伟身上一道道青紫的勒痕,周乐超把他看到的告诉了师傅朱玉伟,朱师傅面色略显沉重,一言不发便回到了办公室。
10月底的一天,周乐超刚忙完抢修工作回来,已经是深夜10点多了,正准备回家,却发现楼梯口的师傅办公室灯还亮着。周乐超走了进去,一眼就看到了师傅的办公桌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草图和图纸。
原来,朱师傅对肖春伟身上的伤这件事上了心,琢磨着能不能通过改进工具,让以后再干活少点磕磕碰碰。
“你看,这个是自动开闭锁跟头滑车的草图,这个是自动开闭锁软梯支架的草图,这个是修补导线预绞丝定位装置的草图……”这一夜,周乐超在和师傅的探讨和交流中乐此不疲,周乐超从朱师傅那里学到了不少工具创新和研发的诀窍。
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和改进,这些创新的工具在朱师傅和周乐超的手里,从草图变成现实,这三种新型工器具的发明不但填补了国内带电作业工器具的三项空白,更让选手在竞赛中“如虎添翼”。
经过工具的革命,以前需要10名工人40余分钟才能够完成的一个220千伏带电更换耐张瓷绝缘子串的工作流程,现在仅仅只需要5名工人5分40秒。时间是原先的15%,人员也减少了整整一半。
作业时间减少了、作业效率提升了,作业难度降低了,工具的革新让周乐超收获颇丰,在朱师傅的带领下,周乐超开始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工作不能蛮干,还要去思考些问题,去专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周乐超向记者一一介绍了他们的发明创造。
“这个装置采用筋斗滑车悬挂原理,无需作业人员登杆即可安装。处理异物时拉动绳索带动驱轮位水平、垂直两组刀片提供旋转动力,能有效处理各种导线异物。”据周乐超介绍,这个异物清除装置,代替了原来一些处理导线异物的老旧方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4年6月22日,周乐超在接到了工区调度中心的电话,220kVⅡ姚滍线18-19号杆塔之间相间间隔棒中相挂点脱落,现场情况比较危急,得马上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尽快处理缺陷,以免造成停电事故。
接到电话后周乐超来不及多想,来到故障地点勘查后,周乐超发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中相挂点脱落,等电位作业无法进入作业位置。可一旦要停电,这个区域生活区和工厂都会受影响。在师傅的建议下,还是申请停电作业。
电停了,故障也很快维修好了,但周乐超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下次如果碰到类似的问题,怎么才能开展带电作业?
半年后,经过反复试验,“自动闭锁型相间带电限位支撑装置”问世了,由组合式三角型绝缘支撑梯、遥控电机、电动钳口和导轨组成。现场作业时,地面作业人员根据相间距离,确定支撑梯长度并进行组装,利用传递绳将其拉至导线附近,通过导轨,使导线进入电动钳口,遥控操作电机,夹紧导线,形成闭锁。
通过研究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法,该装置适用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等电位法更换上相、中相间隔棒作业、等电位法更换上相、中相子间隔棒作业、等电位法修补上相、中相档内导线轻微损伤作业等工作需要,最终能够实现同塔多回线路档内任意位置带电作业。能够更有效地保证输电线路安全高效运行,也有利于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
学习无人机,巡线效率高出40倍
2017年,周乐超发现,他身旁熟悉的杆塔也变得越来越高,以前鼓鼓劲一口气就能爬上去,现在半天才能爬上去,中途还要歇上两次,上下一回人累得够呛。
平顶山地区山区众多,地形情况复杂,运营的铁塔高和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维护越来越麻烦。仅仅依靠现有的检查手段和常规测试并不能满足高效快速安全的需求,效果也往往不是很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电路检修问题呢?周乐超陷入了沉思……
在师傅的推荐下,周乐超开始学习无人机。
对从没有接触过无人机的周乐超来说,一开始最难建立的就是空间感和距离感,飞机在空中离目标有多近?如何才能更好的悬停和拍摄?这些问题困扰了周乐超足足两周时间。
从玩具飞机的飞行原理中,周乐超悟到了无人机的操作要点,1个月后,周乐超顺利从培训基地毕业,并拿到了无人机的高级别机长驾照,成为平顶山供电公司首位拿到驾驶证的一线工作人员。
“无人机可以快速而准确的看到设备是否受到损害,而且碰到了自然灾害,我们第一时间到不了现场,无人机就可以发挥代替作用,开展输电线路巡查,准确定位杆塔、电路故障、视角广、无盲点,比人工巡线效率高出40倍。”周乐超,“有了无人机,两个人可以干好几个人的活,发现问题后再爬上杆塔解决问题,降低了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周乐超凭借着对本职工作无比的热爱,不惧工作条件艰苦,积极学习和探索,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对企业和社会的忠诚和奉献,并把它们释放到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光明事业中,与时代相契合,以自身实际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在花都鄢陵,有一个靠果树栽培育种和写论文出名的“泥腿子”“土专家”,他以农民身份当上货真价实的鄢陵县林业科研所所长。
从业17年的冯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总工程师,除了荣获第三届“中原大工匠”之外,还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拿起焊枪参加工作,我已经在电力建设领域摸爬滚打24年”。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焊工教练、高级技师陈建平感慨的说到。
今年72岁的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赵留安从事烹饪行业已经整整60年。60年来,他都在为传承豫菜精髓,发扬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坚持创新38年,就是觉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实实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谈到坚持创新的动力,朱一斌这样解释。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我们党90多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担当责任,做到在党忧党,为党尽职、为民尽责。
污水处理厂就像一座城市的肾脏,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维护绿水青山的生命线。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2月1日上午,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委网信办在郑州联合启动2020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动启动。
“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征集推广活动自2014年开启以来,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光荣与梦想》《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歌曲深受人们喜爱。作曲人、歌曲《此生最爱是梨园》作曲 陈挥之:广东音乐的乐器,就是这首歌曲的骨架,从头到尾都贯穿,而用广东语言逻辑谱写而成的旋律,是这首歌曲的灵魂。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