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6日,郎平(左二)与队友在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后领奖摄影/ 本刊
9 月19 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2019 年女排世界杯赛第一阶段比赛中,中国队以3比0 战胜日本队贺灿铃摄/ 本刊
◇“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中国女排赛场内外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的身影,让更多国人看到,“我们中国人行!完全有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水平!”
1981年11月16日傍晚,整个国家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紧张地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正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队对阵上届冠军、号称“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
“当时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视机,我所在的成都车辆段教育室有一台20英寸的‘汤姆逊’黑白电视机……我们把电视机搬到门口,将两张桌子并排再放上椅子,然后把电视机放在高处,大家早早地来‘抢占’位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西南铁道报》原主任记者曹宁回忆说,小小的电视机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随着比分拉锯上升,掌声、加油声也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就好像能传到比赛现场,传到女排姑娘耳中一样。 比赛进入了决胜的第5局,双方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中国队把球传起来!”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主攻手郎平顶住压力,瞅准来球,高高跃起,一记重扣,“铁榔头”扳平了比分。
“15平!”“16∶15!”“17∶15!中国队胜利啦!队员们都跑在一起!中国队以3∶2胜了日本队,以7战7胜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解说员宋世雄声音沙哑又略带哽咽地呐喊着。成千上万守在电视机和收音机前的中国人,热泪盈眶,高呼起来。
女排夺冠新闻占据了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1981年,改革开放刚刚进入第4个年头。透过开放的国门,人们意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我们和世界强国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奋起直追。
“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当时正主管女排的魏纪中在回忆录《我的体育生涯》中写道。
随后,在1982年的秘鲁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冠。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新中国重返夏季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射落首金,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纪录。中国女排摘得金牌,中国以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
三连冠后,中国女排又在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连续两次夺冠。短短6年,创下了史无前例的“五连冠”。
比冠军更直入人心的,是中国女排展现出来的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面对夺冠热门东道主美国队,中国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议地扭转了局势。美国队的一次次重扣都被女排姑娘们救起,五星红旗又一次在赛场上高高升起。
“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特别是遇到困难、不顺的时候永不放弃。”郎平说。今年59岁的郎平,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1981年女排世界杯时,她只有21岁。那时,作为国家队的主攻手,郎平凭借着出色的扣杀技术,被人们称为“铁榔头”。
在日本女排世界杯的7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一共扣球1000多次,这背后是女排姑娘经历过的“魔鬼训练”。
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早年的训练基地,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馆,四面漏风,地上铺的是带毛刺的旧木板,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受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扳手腕;没有创可贴,就用胶布粘贴……
基础设施不好,训练更似“玩命”。主教练袁伟民站在高台上,把一筐球不间断地扣向对面,女排姑娘以最快速度飞身救球,一个滚翻后立刻爬起来接下一个球。她们在地上摸爬滚打,摔得遍体鳞伤,咬着牙含着泪继续训练。
“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在自传《激情岁月》中,郎平这样写道。
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一枚金牌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中国女排在赛场内外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身影,让更多国人看到,“我们中国人行!完全有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水平!”
激情岁月,万物生机勃勃。在深圳,三天一层楼的新纪录诞生。1984年,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大厦主体工程建设工地上,12个小时轮班倒,人停机不停,很多女钢筋工也像男工一样,35厘米粗的螺纹钢筋扛起就走;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奖金制度,创造出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
在东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火了。1983年3月,浙江人鲁冠球用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工厂。一年后,他把万向节卖到了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乡镇企业的从无到有、异军突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活力。
激情岁月,万众拼搏奋进。受到女排精神的鼓舞,北大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整个中国,科研创新的火种被点燃。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国家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数万名有志青年先后投身其中。当时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的李瑞峰便是其中一员。“外国人能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经过五年努力,李瑞峰所在的团队研发出可与国外媲美的国产机器人。
五个3比0!9月,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赛场上,中国女排以五战全胜、不失一局的战绩结束第一阶段比赛。“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郎平说。
“‘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就是在向国人和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和能力。”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说。
从此,女排姑娘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拼搏、团结协作、永不服输的精神,振奋了一代中国人。这是与时俱进的体育观念,这也是女排精神与时代中国相互滋养、花繁叶茂的结果。
这是一个浓缩中国人共同记忆的故事,至今仍然让观众心绪激荡。巅峰背后的拼命硬干、身处低谷时的埋头苦干、收获荣耀后的重新出发,中国女排坚守初心、探索创新的奋斗历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的精神气质。
这是一个浓缩中国人共同记忆的故事,至今仍然让观众心绪激荡。巅峰背后的拼命硬干、身处低谷时的埋头苦干、收获荣耀后的重新出发,中国女排坚守初心、探索创新的奋斗历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的精神气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与个人的变化相互成就、彼此映照。让我们归拢 “放飞的心情”,将“节日模式”切换到工作状态,把亲友的叮咛、祝福化作前行的动力,以澎湃激情努力工作,让梦想再次起航。
1978年,16岁的陈可辛在现场观看了中国女排在曼谷亚运会上的比赛。在时代的变迁中,女排精神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和传承下来,成为中国人心中坚忍、热血、永不言弃的符号。陈可辛在此前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多部作品里,都和《夺冠》各个部门的制作团队磨合过很多次。
里约奥运会1/4决赛,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朱婷最后时刻一记重扣,帮助中国队闯进4强。给徐云丽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场戏,是里约奥运会1/4决赛,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的逆转大战。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9月28日,国庆档预售开启的第七天,10月1日假期首日预售票房已达到1.52亿元,其中,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双双均超5000万票房,领跑2020年国庆档,当日上映的影片还有《急先锋》《夺冠》等等。
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回顾中国女排的一路征程,“爱国是灵魂,团结是法宝,拼搏是特质。
” 除了白浪之外,中国女排现役国手朱婷、张常宁、袁心玥、丁霞、颜妮、曾春蕾、刘晓彤、龚翔宇等队员都是本色出演影片中的自己。影片中所有的运动员角色,都是由排球专业运动员或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饰演,但教练角色,则全部由职业演员饰演,如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等。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要弘扬“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中蕴含的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奔腾不息的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