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醒客观的观察者、一个鞭挞丑恶的监督者、一个重申常识的演讲者、一个捍卫公平的守护者,将永远被社会所需要。
2019渐入尾声,秋色还正浓。11月8日,第20个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
像每年一聚的朋友,拍拍肩膀问:“嗨,今年过得还好吗?”
“纸媒还在,APP势头正盛;依旧终日忙碌,收入也在提升。一切似乎没有变,但又有些不同。”
“哪里不同?”
“说不太清楚……有些迷茫,似乎很多人失去了对事实的热情,失去了对观点的耐性。”
当李佳琦涂起明艳的口红喊着,“买它”;当段子和机灵当做智慧的结晶,被各种追捧;当微商讲述一个个喜提人生巅峰的神话;当网友每每为了人为设置的议题而“吵疯”……很多同行不免心生困惑:社会公众,还需要新闻吗?这个时代,还需要记者吗?
没有耸人听闻的“震惊体标题”,缺少让人肾上腺素上升的八卦情节,提供不了专属优惠券,也无法边看新闻边发红包——比起当下内容生态的花样繁多,严肃新闻的阵地上显得尤其冷清。事实、细节,论证、观点,调查、监督,这些记者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傍身之技,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看起来如此普通。
记者节20年,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20年。记者从走上巅峰到纷纷转型,媒体的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随着5G呼啸而来,6G启动研发,未来信息传递又是怎样的形态,也有些不确定性。
但请相信,有个奇点不可撼动:事实的准确陈述和观点的理性表达,在任何时代,都是无可取代的刚需。越是技术发展、人声芜杂,越需要重申事实报道的价值。
社会需要事实,去廓清偏见和谬误。在当下,你我都有摄像头、麦克风,一则视频只需半个钟头就可火遍全网。新闻就在“云端”,何必奔赴远方?但“有图未必有真相”,很多视频也不过提供了单一视角,而事实总是复杂而立体,还原事实需要专业力量。
去现场,不仅是记者特有的“仪式感”,更是寻找信息增量的必修课。即便是AI,都无法替代很多事实还原需要的心力。而像侦探一样去挖掘现场的蛛丝马迹,尽可能多地采访知情人士,在信息间形成交叉印证……这看似“笨拙”的操作规范里,藏着对记者对事实的敬畏。
这些事实,不仅关乎当事人的浮沉荣辱,更关系着广泛的公共利益。为公众利益负责、输出恒定的价值观,是记者不同于自媒体、网红、大V、KOL的鲜明“人设”。
公众需要事实,需要真相,去捍卫公义和平等。社会奔涌向前,风口关了又开,但在阳光的反面,有哪些暗斑?光鲜的背后,折叠起多少不堪?缺失事实,犹如闭眼狂奔,很可能奔向悬崖而不自知;回避反思,犹如空中楼阁,摇摇晃晃、临危而无感。
真相具有恒定的价值,对事实的追求永不过时。也因此,一个清醒客观的观察者、一个鞭挞丑恶的监督者、一个重申常识的演讲者、一个捍卫公平的守护者,将永远被社会所需要。
我想,每一位记者或是曾经的记者,都不会后悔人生有这样一段时光:我曾用力地理解过这个世界,并勇敢地去探寻事实、发掘真相。
□孟然(媒体人)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11月8日,媒体记者在进博会新闻中心拍摄庆祝记者节的蛋糕。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11月8日,媒体记者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取阅书籍。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11月8日,媒体记者在第三届进博会新闻中心工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战斗力过硬。
习近平: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关心新闻工作者,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为新闻舆论战线提供了行动指南。
“希望新闻工作者发扬优良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宣传舆论工作要“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再次向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各行各业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枪林弹雨中坚守战场前线 地震台风时逆行灾难现场 黑暗不公前守望底线正义 岁月变迁里记录时代风云 采写编评是他们的本领
战地新闻工作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7人血洒疆场。穿越时空、代代流传。承载了多少忠诚无悔与英勇无畏。铭记闪耀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名字。▼ 原标题:《 抗美援朝战场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
新媒体时代,记者早已不再只是码字工,他们多才多艺、能拍会剪。
一位记者“小白”的成长故事,没错,从业8年,他胖了也强了~11月8日是第21个中国记者节,祝广大记者朋友节日快乐,愿我们不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了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来自多家媒体的优秀记者讲述他们参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舆论监督报道的故事。
“我们的新闻工作队伍是一支可靠的、高素质的、能打硬仗的队伍,同志们工作很辛苦、很有成效,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即将启程,央视网《联播+》特梳理总书记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与您一起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