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重庆彭水:莲花新村的团年饭

2020年01月11日11:58  来源:新华网

5034

  村民们在挂灯笼。新华网 发(杨元忠摄)

  新华网重庆1月10日电(韩梦霖 杨元忠 刘蕊 赵秀梅)1月9日一大早,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破清晨的宁静,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敞开家门,挂灯笼、贴对联、迎彩旗……村民们有的围坐一起,有的结伴散步,细说往昔的变化。几个大厨忙着切菜、炖肉,一场别样的团年饭让这个新村变得分外热闹。

  “我要写副对联感谢党的好政策”

  早上八点,腊月的寒意稍稍褪去,山头的云雾徐徐散开。莲花新村文化广场的乒乓球台旁围满了人。

  建卡贫困户黄美胜准备好笔墨纸砚,卷起衣袖半弯腰,潇洒地在红纸上挥毫泼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感党恩脱贫速奔小康,谢政府帮扶喜住洋房”。

  黄美胜为何要撰写感恩的对联?

  黄美胜家有6口人,以前居住在小地名为文垭口的木房子里。“房子不足60平方米,子女都是两个人一张床,一家人生活打挤得很!”说起以前的生活,黄美胜叹了叹气:“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漏雨屋,生活过得一团糟。”

  如今,黄美胜一家人沐浴脱贫的春风,住进了150平方米的小洋楼。“你看嘛,子女都有自己的卧室了,还有1间厨房、1个餐厅、2个卫生间、2个客厅,住起宽敞得很,安逸!”说起如今的新房子,黄美胜高兴得合不拢嘴。

  “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让我们从‘糠箩’跳到了‘米箩’。”黄美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今天是我们新村第一次吃团年饭,我要写副对联感谢党的好政策。”

  村民们在贴对联。新华网 发(杨元忠摄)

  “如今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上百倍”

  在村民罗必法家,炉火烧得正旺,上方挂满了腊肉。

  罗必法夫妇和87岁的老母亲,围坐在炉火旁,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现在的生活好安逸,房子是砖瓦房,公路是沥青路,还有休闲广场,不像在黑桃湾那么艰苦。”罗必法兴奋地说。

  罗必法说的黑桃湾,就是一家人以前居住的地方,那里海拔1000多米,山高路陡,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他在山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其中的酸甜苦辣无法形容。“住的是木棚棚,屋头经常有老鼠乱窜……”

  罗必法说,从山下到山上,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山路。“从家里走到村委会,要走1个半小时。如果到三义街上,要走3个小时。”

  说起以前的生活,罗必法很是心酸:由于交通不便,老母亲已经有20多年没有下过山,吃的是玉米、红薯、洋芋“三大坨”……

  老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回忆诉说,眉头紧蹙,泪眼婆娑。

  和黄美胜一样,罗必法一家也住进了莲花新村。

  为了搬进新家,罗必法添置了冰柜、洗衣机、桌椅等家具,原来的木板床换成了席梦思。原本不爱出门溜达的老母亲,只要有空就到文化广场散步,和村民们聊天。“如今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上百倍,老母亲住在这里都不想回老家了。”罗必法说。

  “你还想回黑桃湾不?”炉火旁,罗必法打趣地问老母亲。“这里住得好好的,还回去干啥?”老母亲的一番话,逗乐了所有人。她也跟着大笑,眼角流下了幸福的泪光。

  “在家门口工作,方便极了!”

  在莲花新村旁,有一个食用菌大棚基地。村民王胜权正在查看菌种生长情况。

  这个食用菌大棚基地是三义乡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引进重庆沃邦农业发展公司发展的产业。

  “食用菌大棚基地将种植、冷藏、加工、销售融为一体,目前羊肚菌已经投产,产品销售供不应求。”三义乡党委书记李小平说。

  产业发展是让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根本之策。莲花新村有了这个食用菌大棚基地,成了村民们“上班”的好去处。

  今年68岁的王胜权就是最先吃上“螃蟹”的建卡贫困户。

  “以前只能守着种庄稼这个老本行,没有收入来源。如今在食用菌大棚基地务工,每天有80块的收入。”王胜权拿“过去”与“现在”作比较。

  “在家门口工作,方便极了!”从王胜权家出发,沿着一条小路,前进三、四十米,时间大约两、三分钟,便可到达食用菌大棚基地。

  “年纪大了,出门打工没人要。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安逸惨了!”王胜权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王胜权在食用菌大棚基地“上班”两年了。在他的带动下,老伴儿也来到这里“上班”。

  “2019年,我在基地‘上班’收入有1.5万元,老伴儿有6000元。空闲之时,我还去周边打点零工,总共收入近3万元呢!”王胜权算了这笔账,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村民们在吃团年饭。新华网 发 杨元忠摄

  “我们要更加努力,共奔小康生活!”

  中午十二时许,十五张大圆桌一字排开,这场特别的团年饭开始了。

  “举目抬头来观看,莲花好处说不完;精心修建居民点,高山农户这里搬;拎包入住很体面,几室一厅房很宽……”

  圆桌旁,村民们自发地敲着锣鼓,穿着演出服,划起“龙船”,为团年饭助兴。大家你说一言我唱一句,道出了莲花新村的新变化,唱响了如今的新生活。

  “上菜了——”锣鼓声下,一道道热腾腾的美味佳肴摆上桌面。羊肉汤、烧白肉、蒸蹄膀……莲花新村上百村民欢聚一堂,畅叙邻里情,在浓浓的年味儿中迎新春。席间,村民们边看、边吃、边聊,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新春快乐!”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团年饭,来,干杯!”

  “新房子、新生活、新气象,我们要更加努力,共奔小康生活!”

  欢声笑语中,不少村民拿出手机,开启摄像模式,流露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味,尽显邻里之间的淳朴与温馨。

  “以前,团年饭只是和家人一起吃,今天是第一次和新村的村民一起团年,热闹喜庆得很!”村民黄美胜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

  “这次团年饭最有意义。”这场热火朝天的团年饭,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多,成为了冬日里莲花新村一道最温暖最靓丽的风景。

文章关键词:新村 村民 羊肚菌 重庆彭水 大棚 食用菌 基层 上班 龙船 螃蟹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五渡镇铜河村:“产业+文旅”富了“移民古道新村”

    白墙青瓦的新居连成一排,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户户相通,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五渡镇铜河村山水环绕,绿树成荫,桃花观赏带贯穿其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幅水墨画。品尝着胜利的果实,钟晓说,她喜欢铜河村的山水景色,喜欢铜河人的淳朴善良,喜欢茶马古道的驼铃悠扬。

  • 向总书记报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

    从古浪县城开车向东出发约1个小时,一片易地搬迁移民新区——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映入眼帘,富民新村便在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富民新村逐一破题——  不知不觉中,230座日光温室种上了,540多座养殖暖棚养上了……2019年底,富民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72元,实现了整体脱贫。

  •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土族幸福新农村

    ↑11月6日,一名女孩在班彦新村中摘海棠果。新华社记者 戴天放 摄影报道  ↑11月6日,人们在班彦新村的篮球场打篮球(无人机照片)。↑11月6日,绣娘张卓玛什在班彦新村土族盘绣扶贫车间内展示作品。

  • 天天学习丨泥泞中走来的特殊客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天天学习在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山坳里老班彦村的破旧与山脚下班彦新村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

  • 乌兰察布移民村:户户有产业 人人有事干

    走进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的易地搬迁集中移民村,道路平整干净,院落整齐划一,房屋宽敞明亮。移民新村有62座整齐排列的蘑菇大棚,也是村里的就业扶贫车间,搬迁来的村民经过培训成为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 【幸福东北】小网格大民生探寻和平新村的“幸福密码”

    9月22日上午,在沈阳市和平新村社区一栋居民楼下的篮球场边,一位母亲正带着孩子玩耍。张明伟称实行全科社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原来工作人员必须坐在前台死守,这是一种被动式服务。

  • 「幸福东北」走进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网格+让社区治理活起来

    据了解,和平新村社区辖区内的楼群都是具有28年以上的楼龄,一直是典型的脏乱差的小区。如今,和平新村人用“多一分汗水、多一分努力”,换来了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从自身做起,从我拆起,老旧小区完美逆袭。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河新村,日子越过越幸福

    走进小河新村社区,卫生室、阅览室、金融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群众办事方便。今年34岁的陈玉芳从薛堡村搬来,“老家在山上,生活不方便,一条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龙潭村涌动文创潮

    “新村民”落脚龙潭村后,在村里开起咖啡馆、书屋、音乐吧、美术室、民宿……热爱乡村文创的他们,利用互联网聚集流量,引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人气旺了,传统农副产品走俏起来,龙潭村的柿子饼、笋干、红曲黄酒等都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 【V视频】河南裴寨:太行新村的“时髦经“

    今天中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携手河南广电全媒体推出的大型融媒体行动《走村直播看脱贫》河南第三站——新乡市辉县市裴寨村。裴寨村地处太行山区丘陵地带,曾经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很低。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