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来自于本土,植根于本土,源远流长,当地村民从小受本土文化的熏陶,不论岁月如何变换,乡情未改,对本土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过年是家的团圆,也是村民之间的大联欢,通过举办“村晚”反映新时代农民的心声,展现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在春节来临之际,2020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在浙江丽水启动。通过线下乡村春晚年俗展示、线上互联网科技互动形式,拉开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区域联动大幕。这一全国性的活动,无疑将推动“村晚”的普及和开展。
自编自演,乡土味更为亲切。现今农村新房、新路、新环境,村民不愁吃不愁穿,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观”,而且要“动”,不仅看专业人士表演,亲身也要体验。“村晚”没有明星大腕,上台表演者都是邻居亲朋。自编自演,自演自赏,看熟悉的人,听熟悉的音,身临其境,喜气浓浓,别有一番乐趣。
融入时代元素,让传统文化不断的升华。春节期间在外工作者回到家乡,他们将外地的文化带进来,“村晚”有了他们的参与,从策划到场景,从灯光到音响,“节目菜单”不断的丰富,增添新的元素。土中有洋,内中有外,本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结合,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推进传统文化不断升华。再则,有了“村晚”这一舞台,将乡亲们聚集在一起,参与和欣赏,交流沟通,文化味与年味交集在一起,凝聚乡情,留住乡愁,年味更加浓郁。
增强感染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晚”演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触摸的到,感觉就在身边,本土文艺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不仅能饱眼福,而且在心灵上受到启迪和感化。农村文化阵地必须要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将好的典型搬上村晚舞台,以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贴近生活,贴近村民,增强感染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农村的新气象、新变化呈现出来,增加自豪感,激发精气神,将进一步的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村晚”为春节提供了一道文化大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人都可参与,个个都能施展身手,活跃了节日气氛,增添了年味,具有独特的魅力,彰显出村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文/邱春桃
11月6日,十八洞村三任扶贫工作队长龙秀林(中)、石登高(左一)、麻辉煌(右一)观看升国旗仪式后同国旗合影 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5月15日,十八洞村第三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一起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土特产 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题:回村做“民星”——新疆返乡大学生的“村晚”” 舞台上,“90后”挑起了大梁,街舞、小品、快板,一个个在村里并不多见的节目被返乡大学生带回来。
腊月的秦巴山腹地,到处洋溢着迎接春节的气息。” 许多在春节返乡的村民说,脱贫攻坚不仅让村民懒变勤、贫变富,还给整个村子带来了邻里温情。
1月20日,小年刚过不久,映象网记者走进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一眼望去通村道路干净宽阔,和谐路、幸福路、致富路三条主街道两旁一排排农家小楼林立。
农历庚子鼠年即将到来,一场场乡村春晚在金山、闵行、松江、青浦、嘉定、崇明开演,热热闹闹迎接新年。业内专家指出,从闵行到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由村民们自己打造的“村晚”,看似只是一台戏,其实正是乡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缩影。
焚香致礼、辞旧迎新,挂灯笼、迎财神等等,春节的种种仪式感里,承载了中国人最醇厚的乡愁。精彩纷呈的乡村文艺晚会,是传递亲情、乡情、家国之情的文化纽带,在传统年味中展现乡村文化,也涵养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
题:从“脏乱差”到“洁富美”——黑龙江省盘岭村乡村治理“三部曲”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党委综合考虑盘岭村、林富村、庆城村、镇北村、光荣村5个村在资源优势上的互补性,成立了“盘岭田园联合体党委”。
甘肃敦煌市2019迎新春社火大赛活动现场,参赛队员表演社火跑驴。家住河南省郸城县宁平镇竹园新村的崔来清正和全家人精心排练“村晚”节目《三句半》,惹得现场的村民捧腹大笑。点评:时尚没有固定的标准,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模式,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时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愉悦感受。
农历小年刚过,一场由村民自导自演的一场特色“村晚”正在在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举办,近百名男女老少纷纷登台献艺。虽然天气寒冷,现场却人山人海,有5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