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网评之七十三:
张钦 宋燕
2月1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明确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
2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委员长会议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2月18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这些都是在以法治之剑斩断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保护和善待野生动物,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必须作出的现实选择。当前正在全方位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尽管中间宿主还未完全确定,但和2003年的SARS一样,这次疫情的病毒来源也指向野生动物。
然而,战“疫”之时,非法捕杀、交易野生动物依然猖獗。相关报道显示,1月23日至2月11日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野生动物刑事犯罪209起、行政案件473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690人,收缴野生动物38190头(只)、野生动物制品2347公斤。这背后,除了消费市场的利益驱动、不文明的“野味饮食文化”外,相关法律不完善及缺位也是不法分子甘冒大不韪、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是治理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泛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此次福建省推出的15条决定划出了“硬杠杠”,专门就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范围、相关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职责和法律责任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对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监管覆盖“野味产业”全链条,同时,通过实施联合惩戒,将违法信息纳入信用“黑名单”等措施,让没有节制的“野味消费”成为“过去式”。
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明确针对消费野生动物立法,就等于扎紧了需求侧的口子,是刹住非法捕杀、交易野生动物的有力之举。我们期待,像福建、广东这样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善法”能够多起来,真正密织法网,让滥食野味的人无处下“嘴”。
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12月7日宣布,根据该动物园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最新续签的协议,2000年从中国来美国的大熊猫“美香”和“添添”和它们的幼崽“小奇迹”将在美国生活到2023年年底。2000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方签署了为期10年的大熊猫繁殖研究合作协议,协议到期后,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两次延期,每次延期5年。
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根据今年3月底新修订《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野生动物保护省级地方性法规修订的省级行政区。半年来,广州、深圳、珠海市先后出台禁食条例,汕头等14个地市出台禁猎和禁食通告,并大力推进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处置补偿工作,广州等18个市已制定退出处置方案或指导意见。
被列入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和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近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与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有关规定相衔接,修订草案规定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其他陆生野生动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李飞跃委员建议清楚界定野生动物、人工饲养动物、圈养动物的概念,并进行分类管理,解决食用、宠物、观赏、药用等问题。
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制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昨天(13日)提交审议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此次提交审议的修订草案强化了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安全并重的理念。
施行30余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终于迎来首次大幅修订。提高社会认知,避免因为不了解《名录》、不熟悉法律而违法犯罪 《名录》征求意见出炉后,不少专家和保护组织提出反馈意见。
一图读懂|《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将如何调整?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今日发布通知,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根据野生资源的变动情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对《名录》进行调整和修订,有利于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据了解,鹩哥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等地,是重要的农林益鸟、三有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像上述男子因猎捕和运输鹩哥、八哥、壁虎等动物而被执法部门查获的案例屡有发生。
记者6月8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恢复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20年来红树林面积增加7000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