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面对2020年第一只“黑天鹅”,中国正全力开展抗疫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多地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很快开始影响全球供应链和世界经济。德国《焦点》周刊(Focus)2月17日评论说,“全球焦急等待中国恢复正常”,中国是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发动机,世界希望中国加快复工步伐。随着疫情逐步好转,中国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步入正轨。路透社17日报道称,上海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上海外服)的调研显示,逾八成的中国内地企业已经复工。
福特汽车发言人安德森·陈(Anderson Chan)日前基于2003年SARS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表示,相信疫情缓解后中国经济会迅速企稳并出现补偿性恢复。与2003年明显不同的是,当年中国经济规模仅为13.7万亿元,2019年已达99.1万亿元。经济体量显著扩大,意味着抵御短期冲击的能力和手段也在同步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12日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相对可控。标普信评(S&P Global)在19日发布的《且行且看:多维度观察新冠疫情的信用影响》报告中指出,“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一季度”,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有望反弹。
面对疫情,中国政府的有形之手也开始发力,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其密度和力度可谓史无前例。国务院、发改委、央行、银监会等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中国市场流动性更充分,区域协作更方便。《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应对疫情冲击,不仅向国内金融系统注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提高降息预期,还承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华外企利益,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2月1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系列大力保障外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保护外商投资的针对性措施。
事实上,即便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中国社会经济运行也从未止步不前。市场上购物、办公、娱乐、学习等需求巨大,各种“宅经济”、“云办公”迅速火爆。路透社报道称,“生鲜配送企业的业务在增加,因为大多数宅在家里的人们需要购买这些生活必需品”。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认为,线上消费作为有利因素,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一,有利于部分抵消疫情对于实体消费的冲击。
据了解,中国高度发达的互联网行业和超过8.5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有效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的打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动了一批新行业、新业务的“裂变式”发展。在线教育、云办公、移动电商、虚拟社交、在线娱乐等新经济迅速成长,推动一部分传统产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云经济”加速变革。标普全球评级公司预计,新型冠状病毒将“推动(经济)长期结构转变”。同时,面对疫情期间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消费萎缩,中国相关部门紧急出台金融救助办法,多地区迅速部署小微企业扶持举措,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随着各地开复工有序推进,中国经济正进一步展示出韧性和潜力。疫情确实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不会也不可能压垮中国经济。短暂的风浪掀不翻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面对一时的困难,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更没有变。(热点观察评论员)
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既要警惕“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既要保安全抓环保,又要谋创新促发展,这些都要求领导干部,要锤炼“长期两线作战”的能力,从思想、能力、作风上适应两线作战的现实,在风雨前行中赢得两线胜利。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同时进行、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两线作战”时期,领导干部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不可顾此失彼。
题:大决战的状态 倒计时的节奏——广西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线作战”观察 ” 季节不等人,有序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广西各地在解决贫困人口返岗就业、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扶贫产品滞销等问题上分秒必争。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至今,疫情形势已然出现积极变化。在疫情发生初期,采取封闭、关厂、禁行等严格管控措施,是鉴于当时的疫情防控形势,权衡利弊之后的不得已之举。各地这样的好办法多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就不会冲突,就能实现科学统筹、互促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