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并快速蔓延,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严峻挑战。值此关键时刻,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3月1日至4月4日,我国已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派出多支医疗队援助疫情严重的地区和国家,高度参与全球抗疫,为世界其他国家更好地战胜疫情提供了大量经验和有益帮助。
但是,西方国家在接受中国援助的同时,并不完全领情,囿于意识形态的传统偏见和个别国家政客的错误引导,某些国家出现不少非议、妄议中国防控疫情的声音。对于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要勇于驳斥、坚定自我,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全球合力,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理念焕发出巨大的力量。
●勇于驳斥不和谐声音,引领全球主流舆论
疫情暴发至今,一部分国家媒体和政客罔顾中国在抗疫过程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无端指责中国,对此我们要坚决驳斥,占领全球舆论制高点。
要驳斥“造锅、甩锅”污名化中国,转嫁抗疫主体责任不力的错误舆论。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和媒体,基于选情、短视的国家利益或对疫情的不力应对带来的压力等方面的复杂考量,采取煽动民粹主义转嫁内部矛盾等方式,在病毒起源问题尚无科学定论的事实背景下,臆想攻击,极力为病毒贴上地域的、种族的标签,污名化中国抗疫努力。他们不顾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国际社会最大的敌人不是新冠病毒本身,而是导致人们对立的污名化”的善意提醒,试图建立中国信息管理的不透明与全球疫情后果应对不力相关联的叙事,“造锅”“甩锅”自身责任。我们要根据事实和科学,坚决驳斥这些错误舆论,纠正国际舆论偏见。
驳斥所谓“更高级的人道主义”群体免疫策略,揭露其掩饰私有化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实情。境外疫情蔓延早期,一些国家选择采取的“群体免疫”策略,作为中国抗疫方案的另一参照组而被鼓吹,也侧面体现了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构建公共卫生安全新秩序上的交锋。疫情迅猛发展的态势宣告了该策略的破产,实践检验了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积极成效。春节前夕,公立医院和解放军医疗力量白衣执甲、最美逆行是对现实生动有力的写照,体现了国家主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性质公共卫生体系发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更好地认识西方国家在私有化市场化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发达和脆弱的两面。
驳斥“二元对立”的后殖民主义思维。在我国对外援助抗疫过程中,某些国家出现一些将中国真诚的援助歪曲为“掠夺性帮助”“中国式政治宣传”或“地缘政治野心”的不友善观点,这些观点很快在西方舆论中发酵。我们要明白,这是某些国家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冷战思维和偏见。我们要坚决驳斥这一错误观点,中国不会以意识形态不同、文化差异、地理空间远近为由独善其身,更不会通过援助疫情而制造意识形态问题。
●继续展现“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大国担当
每逢灾难,中华民族从不做诺亚方舟式的“拯救谁、放弃谁”选择题。共克时艰、迎难而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基因,斗争、破局是我们面对困难的唯一出路。
疫情在国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领导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举全国之力以砥砺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投入战疫,正在取得应对疫情的关键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怎么应对、应对效果如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疫情防控中,中国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采取史无前例的封城举措,为世界抗击疫情赢得宝贵时间;湖北和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为抗疫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自国内疫情暴发伊始,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地公布详实的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及防控诊疗的有关经验、方案;中国初步走出困境,便投入到全球抗疫合作,向境外疫情扩散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积极援助,成为最坚定的一股力量;中国还率先打响复工复产的另一场战役,用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为世界经济和稳定注入更多活力。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疫情可控,以有力方式证实方案可行,以显著成效赢得包括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以不争的事实回应对中国抗疫行动的抹黑。
●勇于携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全球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提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四点倡议,不仅为全球携手抗击疫情指明方向,也为在全球战疫中,如何具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下有力注脚。
国内疫情暴发伊始,一些国家和各界友好人士通过不同方式向中国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和助力。而当国内形势好转,境外疫情蔓延,中国在有序安排国内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千里驰援国际疫情严重地区。截至4月初,中国已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实施抗疫援助。
“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只有坚持全球共进、通力合作,凝聚起战疫合力和共识,才能通过这场全球范围内公共健康卫生安全的集体考验。
在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战疫的过程中,世界必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但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也融合了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它不只是应对疫情携手合作的一种单纯的理念,还是对人类未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深邃思考,更包含了解决现实诸多挑战的有效路径和生动实践。
(金羊网文/曾东辰 周峰)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鲁伊基·肇嘉(Luigi Zoja)心理学教授,曾任教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和英苏布亚大学,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前主席,意大利著名心理分析师。申荷永 心理学教授,曾任职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中国学会会长;著有《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荣格与中国文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设置专题,集纳习近平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题。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多方面阐述: ——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中国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的效应日益凸显,中国同东盟合作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显然,中国不仅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这种理念。只要我们扬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风帆,人类发展进步的航船必能乘风破浪、不断前行,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特稿: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及巴黎和平论坛
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习近平说:“2013年,我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为了促进民心相通,习近平强调,要构建“人文共同体”,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上海合作组织长远发展民意基础。面对世界和亚太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对于亚太合作未来的路怎么走,习近平提出,要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于11月20日在广州开幕。本届会议以“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有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