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尼玛扎西:藏族儿女千年梦圆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邢利宇)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24日在北京向外界说了一个好消息:2019年底,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短短六十载,跨越上千年,西藏不仅终结了千百年的封建农奴制,而且现如今,与全国一道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藏族儿女千年梦圆。尼玛扎西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当日上午举行大会发言,尼玛扎西在发言时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将西藏整体纳入深度贫困地区予以支持;中央各部委、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无私援藏,累计为西藏脱贫攻坚投入了近千亿元人民币。西藏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凝聚着党中央、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人民的特殊关心关怀和深情厚谊。
此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创造性地建立了五级脱贫攻坚指挥部,集中统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尼玛扎西说,西藏是地球第三极,在4800米以上极高海拔地区常年气压低,严重缺氧,不适宜人类生存,乡村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建设成本高,在脱贫难度上,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难上加难。搬迁到海拔较低的区域,让群众更好地生产生活,是最好的办法。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极高海拔地区群众世代被高寒缺氧所困扰的贫困局面,自治区党委坚持易地搬迁与生态保护、城乡统筹相结合,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6.6万人的基础上,又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工程,计划搬迁13.3万人,已试点搬迁5个整乡5000多人。
尼玛扎西讲述,他所见到的双湖县嘎措乡的白玛老人等群众从海拔5000米的藏北牧区搬迁到上千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山南市森布日。如今,白玛老人在森布日安置小区150平方米二层楼的小院里,喝着酥油茶,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感慨万分地说:“这里海拔低了1400多米,氧气充足了,睡得舒服了,生活也更好了。感谢党的这么好的扶贫政策!”
尼玛扎西说,脱贫成果来之不易,巩固脱贫成果更难。他表示,雪域儿女要继续增强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守护好神圣国土,建设好幸福家园。同时,建议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给予西藏大力支持,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他就是共产党员、被西藏农牧科技界誉为“中国青稞之父”“青稞王子”“青稞领域的袁隆平”的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而今,在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3号试验田里,尼玛扎西培育的青稞新品系“13-5171-7”金黄璀璨,秆高、穗大、抗倒伏,适应机械化收获。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今年,西藏青稞种植面积达215万亩,他培育的青稞新品种已广泛种植,培养的后辈们也将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图为1994年,尼玛扎西在西藏农科院工作时的照片(资料图)。中新网拉萨11月3日电 题:西藏农民眼中的尼玛扎西:他是扎根田间的“青稞博士”西藏农科院 供图 2020年8月30日,尼玛扎西又一次带队前往阿里下乡,参与西藏新一轮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尼玛扎西曾这样描述青稞的良种研究和推广:“今年一看有希望,明年一种又不行,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织中度过一年又一年。2010年,尼玛扎西牵头启动了西藏青稞全基因组测序、西藏青稞起源与进化以及青稞高原适应性研究。
留着两撇帅气的胡子,常戴一顶遮阳帽,一年大半时间泡在青稞地里,他是尼玛扎西——西藏青稞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农民收获青稞 尼玛扎西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从农家娃成长为农学博士、科学家,他与青稞的缘分可以说是“命中注定”。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战士们在西藏拉萨河畔的乱石滩上开垦出一片片农业试验田,播下包括青稞在内的各类高原作物种子,也标志着西藏农业由落后的原始生产方式朝着追求科学的崭新姿态迈进。
在西藏,有一位被誉为“青稞之父”的育种专家,他选育的新品种“藏青2000”是西藏青稞主推品种,占青稞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尼玛扎西把一生都奉献给青藏高原, 践行了他自己的人生格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