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成为脱贫致富“香饽饽”
过去的红寺堡,是“天上无飞鸟,风吹沙石跑”;如今的红寺堡,在一株小小的黄花菜里,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
上世纪90年代红寺堡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无人烟。随着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1999年正式开发建设,23万移民群众从宁夏南部贫困山区搬迁到这里,以“不论出路在何方,千里终须脚下来”的“拓荒”精神,扬黄河之水,造万顷良田,建移民新村,实现了“荒漠变新城、沙丘起高楼”的伟大壮举。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无污染、硒元素含量高,加之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是种植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绝佳地区。
据红寺堡区区长谭兴玲介绍,近年来,红寺堡区始终坚持“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以黄花菜、酿酒葡萄和枸杞等为主的“3+X”高效节水特色产业,特别是把黄花菜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目前,累计发展富硒黄花菜8.02万亩,认证富硒黄花菜生产基地12个,培育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7家,注册“兴茗萱”等黄花菜品牌8个。2016年,红寺堡被评为“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基地”;2018年,红寺堡被评为“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
黄花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红寺堡太阳山阳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晾晒棚里,金灿灿的黄花菜铺满了一地,蒸房前,工人们正在细心检查黄花菜的情况。摘、蒸、晾、晒——一条条生产线正井然有序地加工制作中。
太阳山阳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冯伟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经营范围以种植、收购、加工业为主,为本社成员提供种苗、栽植技术,回收、销售等服务。目前已有社员50户,通过统一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种植黄花菜。2017年注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20万元,每年村集体分红3万元,三年共计9万元, 2019年注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70万元,村集体分红4.2万元,村集体累计分红13.2万元,带动就业45人,建档立卡户6人,为务工人员每年创收8000元,累计为群众创收160余万元。”
最近几年,河南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将黄花菜产业做为脱贫富民、增收致富的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让小小的黄花菜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不到两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地方考察,都深入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与群众嘘寒暖、拉家常。▲4月21日,习近平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同茶农们亲切交谈。
题:源头活水润塞上——宁夏吴忠市借“水”战贫观察 上世纪70年代起,固海、盐环定、红寺堡三大扬黄工程相继施工,奔涌的黄河水被扬高数百米,攀上旱塬成为“生命工程”。
热解读 5月11日,全国两会召开前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此次山西之行,习近平首先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坪镇坊城新村调研,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11日赴山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在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流。
进入开学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记者从河南省政府食安办了解到,河南省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餐饮安全监管”,实现学校食堂摄像头安装全覆盖,切实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实时化、科学化水平。
7月4日,在宁夏吴忠市太阳山清泉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黄花菜地内,负责人李志巧正在教两名勤工俭学的孩子如何采摘黄花菜。黄花菜产业已经成为红寺堡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金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