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党史中的重要人物,追溯陈望道的人生历程,感悟其信仰的坚定和使命的担当,有助于增强我们在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首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既是当时形势所致又是个人自觉。一方面,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处于迷茫中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急需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眼中《共产党宣言》几乎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陈望道看来,翻译《共产党宣言》义不容辞。早在留学日本期间,陈望道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了解、熟悉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从日本回国后,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此外,深厚的英语和日语功底以及良好的汉语语言文学修养更使陈望道成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不二人选。
为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于1920年2月回到浙江义乌家中,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一间柴屋里,陈望道克服工作条件的艰苦和翻译中的困难,“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把彻底全文译了出来”。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译稿。《共产党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反响极为强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共产党宣言》经过多次重印,到1926年5月已经是第17版了。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党宣言》在北伐军中广泛流传。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意义重大。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革命青年逐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1936年跟斯诺谈话时曾讲:“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便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该书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开展工人运动。
积极参与建党早期活动
在译完《共产党宣言》后,陈望道继续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撰写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担任《新青年》主编的陈望道对杂志采取了一种“树旗帜”的办刊方针,如他自己所说:“先打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就是带有树旗帜的作用。”《新青年》这一办刊方向引起了胡适的强烈不满,提出要改变刊物性质甚至停办,但陈望道毫不妥协坚持和捍卫《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面对改良主义者张东荪借罗素来华讲学之机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陈望道发表文章与之坚决斗争。通过与胡适、张东荪等人的论战,陈望道和其他先进知识分子有力地回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陈望道不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发起人,直接参与创建了党的两个重要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两个组织可看作党创建时期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陈望道和其他同志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中,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压迫,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些内容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陈望道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负责人之一,在组织支持下,他开办外国语学校、平民女校以及职工补习夜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外国语学校实际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公开活动的场所,为党向国外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干部。平民女校是吸收“一些觉悟的女子,为反对三从四德,被他们的家庭、学校赶出来,我们办学校,接受他们。丁玲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陈望道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直接参与筹建了上海机器工会、印刷工会、纺织工会、邮电工会,通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初期的工运,主要是启发和培养工人的阶级觉悟,支持他们搞经济斗争。为此,陈望道多次向工人发表关于劳工神圣和劳工联合的演说,进行鼓动宣传工作。
诠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无论时局如何变换,陈望道一生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陈望道毕生忠诚于党的事业。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即使如此,陈望道依然根据党的指示担任党创立的学校——中华艺术大学校长,随后在这所学校诞生了著名的“左联”。抗日战争时期,陈望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在“孤岛”上海坚持敌后斗争。1940年陈望道随复旦大学迁到重庆后,根据党的指示出任复旦大学训导长,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闻馆,新闻馆里可以传阅革命书刊、收听延安的广播,被称为“夏坝的延安”。解放战争时期,陈望道参与组建了华东地区16所高等院校“大学教授联合会”,并担任主席,大力推动“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进步作家和进步学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陈望道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学者,陈望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一部《修辞学发凡》被称为“千古不朽的巨著”。在书中陈望道既以大量篇幅谈了修辞技巧,又着重说明了它与内容的关系,突出了修辞的目的——为内容服务,把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的观点运用到修辞中。
纵观陈望道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
在考入复旦、办完入学手续后,李亚男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走进陈望道旧居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博士生钱威丞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党员志愿服务队首批队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生李亚男“认识”陈望道与马克思主义,始于小学五年级的一次阅读。
近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与上海评弹团合作,把张人亚的故事改编成中篇评弹搬上了舞台,戏的名字就叫《初心》。6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在介绍根据音频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衍生出版的书籍《马克思的20个瞬间》,每个章节后都附有音频党课的二维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
再提陈望道 习近平还讲过哪些红色故事
”在学校召开的“星火”志愿服务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上,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这样说。“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新闻学院2018级博士生钱威丞告诉大江东,他们服务了近5万人次参观者、年均讲解700多场。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
1920年,是陈望道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29岁的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理的甘甜味道,并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信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5月31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述(根据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一集《举旗定向》整理)
在陈望道之前,梁启超、李大钊、张闻天等都曾在文章中摘译、引用过《共产党宣言》片段,但一直没有全文的译本。也欢迎关注FM93.4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和《今晚》节目,收听精彩广播剧《渔阳里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