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98天的救治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79岁的马奶奶成功脱离体外人工膜肺(ECMO),从北京地坛医院康复出院。图为出院当日,马奶奶向医生献花表示感谢。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报道对大多数人来说,医师既是迎接我们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人,也是穷尽所有努力后、不得不送我们离去的最后一个人。人生漫漫,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除了亲人,便是由他们相伴走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对医师角色最精准的诠释。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为386.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
尽管面临的病患人数庞大,但数据显示,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以来,我国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广大医务工作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基于特殊背景,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人们不会忘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履行挽救生命、护佑健康的神圣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这个专属于医师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他们,尽可能理解白大褂下的百味人生、酸甜苦辣。
白衣执甲 逆行而上
“他是您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职责必须要这样做,怎么可以逃避呢?多多理解他,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是父母的宝贝孩子,他们更危险更辛苦。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战胜这个病魔,平安回来,还世界一个安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的姐姐发送的这条短信,为弟弟赢得了八旬母亲的理解。
就这样,大年初一,黄院士带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临床医护人员等组成的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乘高铁赶往武汉。
两天后,同样专注于中医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飞赴武汉的途中,心绪难平,写下《菩萨蛮·战冠厄》:“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
初到江城,疫情肆虐的景象让张伯礼十分揪心。尽管没有有效药物、没有疫苗,但是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正是应对时疫的良方。他建议借鉴古法中药漫灌,一共发放60多万人份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
而他自己,却在抗疫期间因过度劳累导致胆囊炎复发,不得已摘除了胆囊。72岁的他不以为意,还打趣说这是同武汉“肝胆相照”。
作为一名传染病专家,主动请缨奔赴武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比任何人都清楚,前面有风险。“但是我们不往前冲谁往前冲?只有我们搞传染病的冲锋在前,大家才会一块往前冲。只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把防护措施做到位,是可以预防被感染的。”
越是高明的医生,越了解医学的局限,也越注重激发病人自身的求生欲。院士们在病区巡查时,大都有个习惯,就是握着病人的手,鼓励他们“你放心,要挺住,你会好起来的!”有位病人康复后,回想起这段模模糊糊的记忆,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记得有位医生在耳边叫自己“挺住”,没想到居然是李兰娟院士。
近日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被人们视为“国士无双”。他强调严格防控,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彼时,人们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钟院士持续发声,传递着科学权威的最新论断,也帮助大家树立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的信心。自认为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35岁才走上临床道路的钟南山坚信,“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走出隔离病区,摘下口罩,脸上满是勒痕,乌青的眼圈藏不住坚毅的眼神……疫情期间,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带领60多名摄影师,多次进入重症病区,为4.2万余名援鄂医护人员一一拍摄了肖像。这个浩大的工程,被外界称作“为天使造像”,也让他们收获了4.2万多次的感动。
当被问起“谁是最牵挂的人”,令拍摄者们颇为意外的是,很多医务人员点开手机照片表示,是那些正在住院治疗的患者。这才有了“最牵挂的人”系列作品中,医务人员在镜头前展示手机里的病患照片,勾勒出“当下最理想医患关系”的模样。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疫情是一场考验,在这场不容有失的战斗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在迅速成长为中流砥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医生张占国,早在抗疫初期,就主动报名要求上一线。他提出了三条理由:一是作为主治医生,他经验丰富;二是他还没有子女,可以全身心投入抗疫;三是父母身体都健康,还有一个哥哥,即使自己出问题还有兄长给父母尽孝。这份视死如归,正是一名年轻医生的勇毅担当。
健康中国 医卫护佑
从一名普通的肾病医生成长为国内知名专家,对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肾病中心主任程小红来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经历让他受益终身。工作后他意识到,西北地区的肾脏病学科水平相对落后,制约瓶颈是肾脏病理诊断技术。
2003年,首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工作启动,他申报了业内翘楚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此后,师从著名肾脏病学家、时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谌贻璞教授。
在谌教授的安排下,他从实习医生做起,很快转为临床住院医生,接着又兼做科室秘书,负责疑难病症的会诊记录。由于白天忙,程小红只能夜里整理记录,常常熬到凌晨。这一年,他总共积累了1000多个病例,成为日后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程小红知道,这是导师在“关照”他,给他创造机会学习。程小红也遵照导师的要求,时常回想操作过程,推敲诊断思路,在脑子里一遍遍地“放电影”。
由于肾脏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为了明确病因病理、进一步确诊,这就需要肾穿刺进行病理诊断。程小红吐露了想学肾穿刺活检术的愿望,得到了导师的支持。
这项技术需要将穿刺针垂直刺入肾脏内2-3cm,从一团血管网中取出所需的肾组织。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时间紧迫,为了找到手感、尽快上手,程小红拿苹果、猪腰子反复练习。一个礼拜,他硬是练坏了2根穿刺针,食指也磨掉了一层皮。最终,程小红完成了30余例肾穿刺,其中12例独自完成。作为第二个经谌教授“特批”进行肾穿刺活检术的进修人员,他的研修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句点。
2005年2月,程小红返回工作单位后,积极创造条件,在学术推广与普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动西北地区肾脏病学科发展。他先后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知名肾病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每年派出业务骨干外出进修,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团队逐渐显现雏形。
如今,程小红领导的肾病中心诊断水平居西北一流,承担着陕西、四川、新疆、甘肃等八省区38家医疗机构的诊断任务,年诊断病例1500余例,在全国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
作为医生,程小红和导师有着同样的夙愿,那就是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在程小红看来,“基层治不了、治不好,患者只能往省里跑、往大城市跑,看病难的问题就无从解决。”他坚持利用节假日义务讲学、会诊,帮扶指导省内外11家市、县级医疗机构建立了肾脏病专科。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生成长故事。它所折射的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切面。
回望历史,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公共卫生体系。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持续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建立起以疾控体系为龙头,以公共卫生监管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等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医师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事实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日前,湖北省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决定率先探索,整体谋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系统重塑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意见提出,要强化疾控机构行政管理职能,落实监督监管责任,疾控机构主要负责人兼任同级卫健部门班子成员,设立“首席公共卫生医师特设岗位”。细化落实“两个允许”,允许疾控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在完成核定任务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进一步激发疾控机构内生动力。
尊医重卫 共铸和谐
曾有人感慨,选择做一名医生,就要做到不计较时间、不计较金钱、不计较一时得失。一个好医生首先是个“老实人”,这是最基本的。因为你只有老老实实,才能专心去治病救人。然而,有些问题即便医生不计较,公众也不能忽略。
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理应得到所有人的褒奖和礼赞。
尊医重卫,不仅仅要体现在疫情防控时,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常态。保障医生应有的安全感和职业尊严,形成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应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目标。
2019年底,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医生杨文被扎身亡;不到一个月,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医生又因暴力伤医事件身受重伤。伤医事件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如何减少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明生法师提交了《关于加强防止暴力伤医犯罪的建议》:“医务工作者要做到仁爱仁慈,患者要尊重信任医务工作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基础上才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暴力伤医违背了社会伦理和基本的公序良俗,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明生代表认为,防止暴力伤医犯罪的关键是事发前的社会治理创新。他建议,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发生医疗纠纷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医务人员养成良好行医习惯,保证医疗规范和服务质量;执法司法机关依法积极处置医疗暴力,严惩凶手,震慑犯罪;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医院安保治理,防患于未然。
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同时也明确指出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7月1日,北京市实施《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该规定包括七大类禁止性伤医行为、建立医院安检制度、赋予医务人员避险保护权利等内容,就健全完善医警联动机制作出制度安排。
中国医师身上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在王辰院士看来,好医生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素质或品质。一是善良,二是科学认知与研究能力,三是人文素养。“所谓医者仁心,只有心地善良,才能在医院这个最能见浮世众生和人生百态的地方,真正安心地做一名好医生。要看好病,则必须通过科研揭示生命奥秘,依靠日积月累的医学经验促进医学不断进步。同时,还要学会与患者、与社会良好沟通,注重从心理上、精神上关怀关爱患者。”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从医?有调查结果显示,41.1%的医师们是源于兴趣进入专业领域,而31.9%的医师们则因为崇高的“救死扶伤”理想选择医学,这两个因素都说明从事医师职业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内驱力。
“我就想能当个好医生,治病救人。”新学年临近,又一批医学院新生即将怀着质朴的心愿、崇高的理想,步入医学殿堂。
若干年后,他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一天,自己许下过这样的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乐安县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及“保基本、兜底线”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加大保障力度,加强村级卫计室规范化建设,推行县级执业医师“一对一”帮扶制等,为贫困群众筑起了牢固的“保障网”。
于学军介绍,2015年至2019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2人增长到2.77人,注册护士数从2.37人增长到3.18人。于学军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功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张闪烁(女,回族)卢氏县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护理部副主任、心内二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 张闪烁(女,回族)卢氏县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护理部副主任、心内二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
张闪烁(女,回族)卢氏县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护理部副主任、心内二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 张闪烁(女,回族)卢氏县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护理部副主任、心内二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
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从筛查、预防到治疗,给出了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结构合理、素质高超的医护人才队伍。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罗会明认为,医与防不是简单的“谁重谁轻”“谁主谁辅”的关系,公共卫生医师人才培养应与临床医师协调发展。
鹿邑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周口市川汇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02.01—2008.02 鹿邑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其间:2001.03—2004.01在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在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警察……这些勇敢面对病毒的人们守护下,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们经历了痛苦和恐惧之后,病愈重归。袁彩华:我出院的那一天2月13日,好多医务人员就是抢救我的、护理我的,一些医院的领导,都欢送我,我感到很自豪,感到很荣幸,因为我在活过来了。
在21世纪踏入第三个十年之际,一种凶险病毒,一场百年大疫,向全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发起野蛮挑衅。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8月2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党中央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表彰一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以党中央名义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郭宏杰(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张国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一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