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十年前爬着上学 十年后站着支教

2020年09月08日20: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034

  暑假里,熊洞给孩子们上课。

  没做手术前,熊洞只能爬着走路。

  手术后的熊洞,自信满满。

  刚刚过去的暑假,对26岁的大学生熊洞来说特别有意义。

  7月中旬,他回到了家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白碉苗族自治乡烂房子村,在当年就读的村小,当上了支教老师,给17名孩子辅导功课。

  谁能想到,10年前,熊洞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大龄小学生,因身体残疾,靠爬行来这里上学,手掌经常被沙石磨出血。

  10年后的今天,熊洞成了支教老师。每天六七个小时的课,讲得口干舌燥,他也乐此不疲。熟悉熊洞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来之不易。

  少年遇到至暗时刻

  24年前的松明火烛,把两岁多的熊洞拖入黑暗的深渊。大火燃着了他的右裤,将右腿烧成了肉团。熊洞的妈妈忆起那一幕,久久不能释怀。

  熊洞家地处大凉山深处,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加上家境困难,得不到好的救治。无奈之下他的家人听信民间传言,采草药敷治,结果熊洞的右腿红肿与腐烂逐日加重,常常化脓,触碰不得。受伤后第一年,熊洞基本没离开过床。一年后,他的大腿、小腿基本全粘在一起了,一动就痛。打记事时起,熊洞走路都得靠爬行,因此也错过了上学。

  祸不单行,10岁那年冬天,熊洞的爸爸在干活时遭山体崩塌遇难。这是一家人的至暗时刻,懂事的熊洞主动承担起家里的活儿,成了一名放羊娃,从此变得愈发沉默寡言。看着比自己小一大截的伙伴,一个个上学去,16岁时,熊洞毅然提出,爬也要爬去上学。

  有一年,来自广东的一支义务支教组织——佛山好友营,来到大凉山烂房子村。其中有位袁老师注意到身残志坚的熊洞,当得知这孩子16年来就没站起来、走路一直靠爬行后,震惊了。他们决定帮他。

  2009年底,好友营发起人伍景勋等联手支教点义工、志愿者及社会好心人,募集善款,为他寻找医院。最后找到了佛山以手足外科、骨科闻名的顺德和平外科医院。

  然而,熊洞的手术费至少要10万元,当时仅筹措到4万多元,而且手术风险大,患者病情时间久,血管神经等各组织挛缩变形严重,这项治疗对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等的要求比较高……虽然风险不小,但医院领导听完专家的评估意见后,毅然决定接过爱心接力棒,帮熊洞站起来。

  精湛医术“扶”他站起

  2009年12月15日,在弟弟的陪同下,在好友营支教老师的带领下,熊洞来到千里之外的医院。

  知道熊洞家庭困难,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解囊,捐出8000多元。其中有名员工,连续5年、每年资助熊洞3000元学杂费,直到他读完中专。后来熊洞上大学期间,医院获悉他的困难,又资助了他5000元学费。

  主诊医生是如今的广东省和迈骨科疾病研究所所长张敬良博士,时任顺德和平医院业务院长。他对支教老师说,熊洞这样的病例,是自己20多年临床中头一次遇到,“整个大小腿后侧,长到一起,瘢痕的组织连在一起,一点都伸不开。这个专业里的大量难点,都集中在了一个病人身上”。

  熊洞入院后,军医出身、擅长显微与微创技术的张敬良,第一时间组织会诊,分析并设计治疗方案。入院第三天,他带领团队做了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

  两天后,熊洞大腿一处皮瓣修复处,出现血管危象,这是皮瓣修复术后较常见也是颇为危险的。医院为熊洞实施了第二次手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熊洞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下来。主管医生每天按照延长1毫米的速度进行牵引架调节。熊洞想站起来的愿望非常强烈,经常自己偷偷加大牵引力度,想更快地伸直右腿,疼得满头是汗也一声不吭。经过一个月康复训练,终于可拄拐锻炼走路了,他喜极而泣。

  2010年3月,熊洞出院了。回到大凉山后,熊洞恢复速度之快、之好,连主诊医生都吃惊。平时他打球、疾行、快跑,干活负重能挑一百几十斤,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他原来是个爬着行走的人。

  回乡支教反哺社会

  努力的熊洞用6年时间啃完了9年课程,并于2016年考上了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就读期间,他先后获校园“自强之星”“形象大使”、市征文大赛特等奖、四川省最美“中职生”等荣誉。2019年,他又考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余熊洞当上了志愿者,常去老人院与公园当义工。

  今年暑假,快上大二的熊洞放假回家,迫不及待地实施了他的支教计划。经过摸底、调查,了解到17个孩子有学习意愿。

  开家长会、做动员、打扫教室,7月18日,熊洞正式开课了。每天授课7个小时,有时备课到凌晨两三点,忙得团团转。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为什么要支教?“这个暑假,我推掉了一份工,原本可挣些钱,以减轻家里负担,但我更想去做件有意义的事。”熊洞说,“让孩子们学会多少知识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帮助引导他们,在关心关怀他们,希望他们将来能带着爱心看世界。”

  如今的熊洞,比十年前更阳光、更精神、更自信。谈到未来打算时,这个微信昵称为“追梦人”的凉山小伙笑道:“我有许多梦想,想过当医生、当老师。今后无论从事哪个职业,都想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力所能及时,多帮助别人。”

文章关键词:支教 上学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血管危象 医生 形象大使 好友营 追梦人 中职生 手术风险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支教志愿者踢学生 东南大学回应:支教工作已被暂停

    据了解,视频反映的情况属实,涉事人系我校在云南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支教志愿者,在该校担任支教老师。思源实验学校和南华县教育部门正就此事进行调查。目前,该生的支教工作已被暂停。

  • 数据线联通山海 红苹果香飘两城

    资料图片   ▲昭通市贫困群众在昭阳区工业园区的东莞电子企业数据线生产车间工作。目前,东莞结对帮扶昭通6县区到广东就业的贫困劳动力27748人,转移到其他地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165440人。

  • 泉润湘西拔穷根(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济南与湘西的实践证明,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是单向帮扶,而是双向协作,走向互利共赢。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已累计有刘静这样的泉城义工400余名,从济南飞到湘西,摸索走出一条“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之路。

  • 支教老师在乡村学校拍最美婚纱照 曾背80斤书上山

    侯长亮背着80斤重的捐赠书籍艰难上山的照片曾感动无数网友 ”  记者看到侯长亮与女友的婚纱照上,孩子们手里捧着的红纸上写着:走出大山,不但要走出物质的大山,更重要的是走出精神的大山。

  • 央广网报道《远山的回响》系列评论之一:乡村教育 斩断贫困的利器

    值此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揭开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序幕。如今,人们欣喜地发现:伴随着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的,不但是基础设施、乡村面貌,还有最漂亮的乡村校舍、朝气蓬勃的师生,以及无数个“谭梓涵”充满自信、犹在耳畔的朗朗读书声。

  • 【津云微视】你笑起来,真好看!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从“输血”变“造血”,把“有限”变“无限”,天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绣花功”。

  • 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河南省脱贫攻坚系列述评之三

    在河南,有一种投身脱贫、扶危济困的攻坚力量在汇聚,有一种助力脱贫、无上光荣的价值信念在传递,有一种参与脱贫、人人可为的巨大激情在点燃,脱贫攻坚真正从扶贫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社会各界的“大合唱”。团省委联合14家省直单位实施“八方援”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搭建起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 了不起!她兜里最少只有3.6元却帮助筹建29所希望小学

    72岁的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  从大学生那里周秀芳得知贵州那边还需要支教老师,与贵州那边通过电话后,周秀芳中断了旅游,返回宁波。学校最缺的就是老师,周秀芳还发动宁波的退休教师、教过书的企业家以及大学生来这里支教。

  • 兜里最少只有3.6元却帮助筹建29所希望小学,这位奶奶了不起!

    72岁的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学校最缺的就是老师,周秀芳还发动宁波的退休教师、教过书的企业家以及大学生来这里支教。如今,周秀芳已经72岁了,她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欣慰”:为众人的支持欣慰,也为爱心的传递欣慰,她要继续把“爱心搬运工”做下去。

  • 建设大美新疆,习近平强调这两种精神

    9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远在5000多公里外的浙江永嘉人戴豪杰,主动放弃了在福建顺昌县郑坊镇政府干部的工作岗位,来到新疆皮山、叶城乡村学校支教。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