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提升人文底蕴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0年09月11日13:49  来源:央视网

5034

  央视网消息:许多经济特区都有移民城市的特点,海纳百川地将全世界人才聚集。在这里,现代文明在人身上如何体现?近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大经济特区,实地探访各大特区如何提升文化底蕴,提高人的素质、现代化意识,弘扬传统美德,崇尚宽容意识,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觉得这个片子最能反映深圳的历史”,启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唐杰手指照片回忆,白天打工晚上学习的永恒瞬间,是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真实写照。“这是个不断学习的城市,是一个从最低走向高端的城市。”他感慨,“不怕低,在于能够学习!”没有锦鲤只有努力,正是有了拓荒牛精神,创业者们把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开垦成新移民集聚的国际性现代化魅力之城。

  在经济特区硬实力之外,如何展现软实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一方面软实力体现了社会和谐,有文化因素,在移民城市,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大家有种共鸣。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保、环保、交通、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要做得很细,要利用新技术考虑到人们生活各种细节。此外,市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重视人才,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研究人员,构成科技能持续发展的后劲。

  在光明科学城,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将会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世界级大型开放创新基地、科技体制改革的综合实验区及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而旁边的光明小镇一片郁郁葱葱,欢乐田园行政管理部钟泰兴指着周围的绿色介绍,“要招这么多乃至放眼全世界的高学历科技人才,也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高品质休闲文旅和放松的城市区域”。

  前海有着“特区中的特区”之称,被赋予太多重要使命与重任。在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为市民办理各种业务,这里集中受理126项省市下放管理权限,率先实现“一站式、一门式、一网式、一颗印章对外”的政务服务。因为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里也已实现外商投资“网上一口受理”。而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仍在不断优化,包括每个办公区间的布局,怎么能让前来办事的人员感受到来这办理很方便。

  “粤东首府、港澳源头”,南头古城镶嵌在一片碧绿之中,她沉淀着1700年历史,如今,这里正成为活力特色街区、湾区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城内老建筑如城门、衙门、会馆、祠堂等都被修缮并设说明供人凭吊,古城博物馆几百件文物述说着从东晋至今的城市史。几十年来超常规城市发展引发城中村一波又一波占地建房热,而大量未确认的产权曾是古城保护更新难的主因。深圳市南山区文体局局长周保民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更加珍惜过去留下来的东西,历史文化的东西,需要一种精神境界的东西,会更加重视保护。

  “自主培养人才,我们全部是本国的高校生!”格力电器总部在片片翠绿中如同花园,他们把空调也做成“花朵”的样子,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不无自豪说着,她坚持一个理念,“我们相信,只要你有平台,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给他们机会,可能就会创造出很多先进的科技,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格力从最初一个空调组装厂,在与特区共成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成世界五百强,拥有很多领先技术都是自主创造的。

  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这栋7层小楼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被认为是华人华侨和潮籍英才回国回乡创新创业的“归谷”。开放式办公区里,几十张办公桌却容纳10多家创业公司,大家正各自忙着手头工作。国家级孵化器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汕头)副总经理陈琼华介绍,整个人才大厦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都没有什么成本负担。主要考虑有种氛围的相互影响,有些企业人数较少,初期可能遇到较多问题,通过提供这样的环境,会更有利于他们交流、借鉴、互助。

  在海南海口石山镇施茶村,一望无际的嫩绿中,几个村和火山口被一条条乡间小路相连,路旁用火山石垒起的墙边种着漂亮的花朵,石斛园里零星几位村民正查看设备,自动化喷淋装置时不时洒出七色彩虹。村志馆里保存着村民以前用过的“老古董”,外墙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标语格外耀眼。“这里一直有乐善好施、邻里友善等非常好的历史文化积淀”,海南大学MTA教育中心主任刘刚滔滔不绝,“其实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这里有石斛文化的培养。”从种植、深加工再到旅游观光,这里已走出一条“点石成金”之路。

  “穿越时空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察思考,感悟良多收获甚丰!”在总结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表示,“先富起来的经济特区,某种意义上已超越了经济的范畴,进入了创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阶段、新境界,也就是要探索治理现代化。”

  他认为,经济特区发展的现状,具备了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力量,应当在这方面先行先试,提供示范。经济特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关键词:经济特区 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意识 人文底蕴 治理 花朵 人的素质 软实力 人才大厦 石斛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强制休假!这个地方率先推行

    近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提出推行强制休假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监督检查。

  • “强制休假”要强制也要疏导

    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提出推行强制休假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带薪休假”20多年前已写入《劳动法》,随后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职工的年休假天数进行了具体规定。

  • 夯实产业根基 提升经济特区创新水平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解读。

  • 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就要不断擦亮改革开放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抚今追昔,放眼未来,传递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坚定决心。

  • 纪念改革者的勇气 经济特区要更有作为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专家学者们围绕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展开了深入解读。

  • 经济特区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解读。

  • 经济特区要在推进治理现代化上先行先试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特区精神、特区经验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专家学者和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有关负责人就此展开了深入解读。

  • 人民观点: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翻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绩单,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6%;建成公园超过1000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人民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折射出人民底色和民生温度。深圳莲花山公园有一道远近闻名的人文风景:每逢周日清晨,很多市民就会自发汇集到莲花湖边纵情放歌——歌唱祖国繁荣,歌唱美好生活。

  •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10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并对经济特区4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明确提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何建华认为,经济特区建设不单单是为了特区城市或者生活在特区城市里的人民的幸福生活。

  • 引领示范是新时代经济特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国策的一个创举,40年艰苦奋斗,40年解放思想,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改革开放,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