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杨应森: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唱在抗美援朝纪念塔下的英雄赞歌

2020年09月23日20:24  来源:中国日报

5034

(图为抗美援朝纪念馆广场 丹东供图)  

  金秋九月,我应邀来到丹东,登上了鸭绿江畔的英华山。

  俯瞰山下,鸭绿江水静静流淌,横跨江上的“鸭绿江断桥”弹痕累累,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70年前的一次伟大跨越,记录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似乎在我耳边响起。

(图为坐落在鸭绿江断桥头的群雕塑像 杨应森 摄)    

  70年前,千百万中华好儿女从这座桥上跨过鸭绿江,打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正义的枪声。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经新一轮改扩建,于9月19日抗美援朝70周年前夕重新开放。

(图为抗美援朝纪念馆大厅 杨应森 摄) 

  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10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20000余件珍贵文物,我看到了在松骨峰、长津湖、清川江、上甘岭、两水洞、云山城等重大战役中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志愿军身影,看到了毛岸英、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战斗英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看到了在中国人民面前垂头丧气、签下停战协议的美国将军。

  陪同我参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对我说,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表明,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图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  丹东供图) 

  丹东军分区政治委员靳军告诉我,在丹东市近日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举行的“英雄城市寻英雄”活动中,孙景坤、张恒志、谢长平几位在世的志愿军老战士,用生活中的淡泊名利、战场上的舍生忘死,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

  英华山上,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名的抗美援朝纪念塔高耸云天。

  站在纪念塔下,我想起双手抓住被炮火炸断的电话线、确保通信畅通的张恒志,耳边似乎听到了电影《英雄儿女》中那荡气回肠的呼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图为由邓小平同志题名的抗美援朝纪念塔高耸云天 丹东供图) 

  肃立、默哀、敬礼!正是近300万志愿军将士、近20万志愿军英烈,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自己的血肉之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永恒的精神

  上甘岭,在这个仅3.7平方公里的山头阵地上,志愿军将士与侵略军反复争夺、殊死较量了43天。敌人的大炮、坦克、飞机轮番进攻,山头被炮火削低了2米,志愿军阵地仍然如铜墙铁壁,终于迫使敌人停止了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计划。

(图为馆内塑像 丹东供图) 

  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孙占元等38名英雄与敌人同归于尽;上甘岭的坑道中,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将士在零下40摄氏度的掩体中俯卧10余天。这些被冻僵的英烈被发现时,依旧手握钢枪,保持着战斗队形。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浴血奋战,迫使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结束。

(图为弹痕累累的鸭绿江断桥 杨应森 摄) 

  陪同我一起参观采访的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崔鹏对我说,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纪念馆资深讲解员张美女士说,抗美援朝精神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甘于奉献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国际主义精神。

(图为讲解员张美女士向作者作情况介绍 崔鹏 摄) 

  在近日丹东军分区新兵入伍前,新兵代表到丹东光荣院看望了“上甘岭英雄”孙景坤老人, 孙景坤他高兴地告诉即将走进军营的新战士说,作为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我希望你们听党指挥,苦练本领,“将抗美援朝精神发扬光大。”他用一个庄严的军礼,向年轻的新战士表达着自己的期许。

  强大的动力

  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馆的结束语,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把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图为馆内标语 丹东供图) 

  我一位在丹东市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刚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战友宋吉忠对我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丹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丹东人民也丰富了抗美援朝精神具有新时期要求的新内容。

  丹东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郑泽向我介绍说,今年2月4日,丹东东港市东兴园社区党委书记战励在抗疫一线接到了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是住在福利院、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汤继润。已经92岁高龄的汤继润老人告诉战励,自己要将一万元积蓄捐赠给社区:“全国都在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社区工作更是辛苦。我是个老党员,能做的就是这点事。”

(图为丹东民兵积极投身到抗疫第一线 崔鹏 摄)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军分区靳军政委告诉我,丹东市民、各行各业人士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参与,丹东医护人员报名参加支援“武汉保卫战”的踊跃,和历史图片中当年参与抗美援朝、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场面完全一样。

  辽宁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副主任高营说,抗疫精神就是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弘扬。

(图为国防教育园一瞥 丹东供图) 

  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松柏苍翠。我向志愿军英烈献上一束鲜花,轻声唱起了那首熟悉的《英雄赞歌》:“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图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  丹东供图) 

文章关键词:抗美援朝纪念馆 英雄赞歌 英雄儿女 纪念塔 长津湖战役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鸭绿江断桥 丹东 坚持和发展 最可爱的人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俄媒评述:中国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意义深远

    俄罗斯《独立报》9月29日发表题为《中国纪念朝鲜战争烈士》的报道称,中国举行活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报道注意到,位于中朝边境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在因改扩建闭馆近6年后重新开放,为这次纪念活动拉开了序幕。

  • 抗美援朝英雄|鲍清芳 血洒杨智里

    在辽宁省档案馆里,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1954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及英雄、模范名册》。打开这份名册,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映入眼帘,鲍清芳,他的名字鲜为人知晓,  1930年,鲍清芳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

  • 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新开放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9月19日,志愿军老战士在少先队员和讲解员的陪同下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9月19日,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英烈厅,志愿军老战士和少先队员向牺牲的烈士致敬。

  •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向社会开放

    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今天(9月19日)开始向社会开放,这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专题纪念馆。改造后的纪念馆总体建筑面积增加了10000平方米,馆藏的20000多件抗美援朝文物更加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光辉历史。

  • 牢记英雄事迹 传承伟大精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雄壮的歌声响起,谢长平老人就会思绪万千。经历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谢长平日后成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馆员,这让他倍感光荣。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