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是洛阳人过中秋的一种风俗。
我市知名历史学者郑贞富说,敬老风俗的产生,与中原先民的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在农业社会,年轻人想要搞好农业生产,不仅要进行大量实践,还必须向年长者学习经验,久而久之,敬老的理念逐渐形成。
自三代时期始,便有了许多关于尊奉高年、孝敬老者的记载。“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尚齿指尊敬老者),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可见,中原地区很早就有了敬老的传统。
到了汉代,中秋敬老已经成为国家制度。《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篇说:“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就是说,每到中秋之时,官府要挨家挨户对老人表示尊重,并授其手杖、赠之糜粥。《后汉书·礼仪志》也规定,每年中秋,官府要查户籍,凡年过七十的老人,都会获赠手杖和糜粥。
随着北宋灭亡,在山河破碎、骨肉离散的背景下,中秋节的“团圆”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加之重阳节的出现,中秋敬老的主题逐渐淡化,但一直没有消失。
如今,洛阳人依然延续着中秋敬老的优良传统,常见的形式有“儿女敬父母”“未过门的女婿敬岳父母”“邻里之间,小辈敬长辈”“厂矿、机关、学校等敬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等。(记者 刘嘉仪)
【简介】国庆中秋8天假期,人们的旅游消费信心显著增强,旅游消费规模相比节前大幅增长。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2020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老家河南”旅游安全有序,夜经济、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明旅游、文化生活等业态要素亮点纷呈,旅游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活力和阔步向前的昂扬 “身姿”,引起了省内外众多媒体的密切关注和广泛报道。
记者8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旅游业加速回血,内循环模式显著。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湖北地区各项旅游产品预订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成以上,新疆地区恢复达到近8成,山东青岛恢复至8成,云南多城市预订量超去年同期。全国15个省、直辖市旅游产品预订量超去年,河南恢复至去年9成。
国庆“邂逅”中秋,民众迎来8天长假“放风潮”。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高速公路出行成为绝大多数群众的首选,较日常流量上升超过40%,日均流量与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国庆中秋期间,森林消防指战员在不同岗位讲述“忠诚”,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深切挚爱,对守护祖国大美河山的担当奉献。【相关推荐】
今天(4日)是国庆中秋假期小客车免费通行第四天,全国公路网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截至今日17时,受降雨影响,四川境内G4217蓉昌高速汶马段发生泥石流,道路中断,预计今日恢复通行。
作为海内外华人共庆佳节、祝福祖国、传递思念、寄托乡愁的一大主要途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备受全球华侨华人关注,国庆中秋之夜播出后,成为海内外观众和网友热议的话题。
题:供需两旺、文旅融合、科技赋能——国庆中秋假期旅游市场扫描 相关旅游机构认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游客对自驾游、定制游、小团游等形式更加热衷,城市探索、乡村游、红色旅游、亲子游等主题深受青睐。
央视中秋晚会相约河洛 中原文化展现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