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非洲观察丨世界粮食日:中非农业合作不只是粮食援助

2020年10月17日17:1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非洲蔓延,加上洪灾和蝗灾,非洲不少国家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期《非洲观察》聚焦中国如何携手非洲,开展农业合作,帮助当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中非农业合作历史

  关于中非农业合作,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国直接援助粮食,其实不然。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教授唐丽霞介绍说,中国对非农业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并向非洲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1959年,中国向几内亚政府提供粮食援助标志着中非农业合作的开始。截至2019年底,在农业援助方面,中国已在19个非洲国家援建了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集中展示中国先进农业技术,搭建多边和双边技术合作平台,探索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运营模式;2006年以来,中国累计向37个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职业教育、高级顾问等71个援外专家组,共计724人次,传授农事管理经验,指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国每年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员、农民、学生近万人次。

  近年来,中国开始远赴非洲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如在科特迪瓦、乌干达、坦桑尼亚、苏丹、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均举办过境外农业培训,促使更多非洲国家的农业从业者能够获得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此提升农业援外培训的效果。

  中国通过机械化助力非洲国家农业增产

  不少非洲国家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大规模农业开发。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粮食依然无法自给。多年来,中国公司以“授人以渔”的方式为解决莫桑比克粮食安全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得益于中国公司在技术、机械服务上的支持,莫桑比克万宝农业项目农民的粮食单产从原来培训前的每公顷2到2.5吨增产到6到7.5吨。带资经营管理的3年间,中铁二十局以合作种植的方式带动农户生产,指导培训莫桑比克当地1500户家庭种植水稻,直接和间接受益人数超万人。为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企业将中国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资源引入本地,采用水稻旱直播、水直播、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等多种模式。2019年全年累计向当地供应大米1.35万吨,并为当地提供了超过1000人的就业岗位。

  乌干达:规模化种植水稻

  东非的乌干达被称为“东非明珠”,但是农业基础同样薄弱。当地华侨钟双全带领团队在乌干达开垦荒地、规模化栽植水稻,为保障乌干达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为“水稻先生”。中国专家带动当地人种植水稻,将荒地打造成万亩良田,打造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钟双全介绍说,园区运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了“全年播种、全年收割、全年销售”的农业流水线生产模式。

  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的农业合作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教授唐丽霞表示,农业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伴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不断健全,双方农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日渐提升。自2000年首届论坛以来,双方农业合作始终以摆脱贫困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基本出发点,历届论坛确立的行动计划均将农业作为重要内容,足见双方对农业合作的重视程度,也明确了农业合作具有优先地位这一原则。

  目前,双方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平台确立合作方向并进行后续系列农业合作的模式已经形成。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之间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高层次平台,在此基础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等都为中非农业合作搭建起沟通平台,促使中国简单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向非洲平行转移,带动以小农户为主体的非洲贫困人口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同时也为中非之间开展先进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此外,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形成的一系列对话机制也为农业合作提供了支撑,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等平台的构建使得农业合作沟通机制不断健全,双方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对话机制,确保宏观层面确立的农业合作计划能够更好地付诸实践,并总结和分享农业合作经验,提升合作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非农业合作领域也趋向于摆脱单纯以援助为主的最初形态,呈现出援助与投资、贸易相互协调的局面。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不断深化和成熟,中非农业合作的未来充满希望。(总台记者 马培敏)

  (编辑 万宣燃)

文章关键词:农业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 粮食安全 非洲国家 人工插秧 世界粮食日 粮食短缺 中铁二十局 粮食单产 援助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稳步推进(国际视点)

    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奶、乌兹别克斯坦的车厘子、塔吉克斯坦的干果、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土库曼斯坦的棉花……今年以来,中亚国家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企业获得对华出口许可,日益多样的中亚特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位于哈南部的阿拉木图州,由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共同建设。

  • 中拉农业合作不断提质升级

    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业合作具有较强互补性。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全球市场总监伊格纳西奥认为,电商为智利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广阔和极具性价比的平台。作为拉美国家与中国电商合作的先行者,智利享受到了电商给农业贸易带来的便利。

  • 财经观察|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持续深化

    尽管遭到新冠疫情巨大冲击,中国和中亚地区农业合作稳步推进,硕果累累。在中亚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农业技术助力提升哈农作物产量。

  • “三里湾”新故事

    这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诞生过全国首个农村互助组和较早一批的农业合作社,是小说《三里湾》故事的原型之一。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诞生过全国首个农村互助组和较早一批的农业合作社,是小说《三里湾》故事的原型之一。

  • 2020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10月27日,2020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0郑州农博会)官渡展区开幕式在中牟县官渡镇乡谣农场举行。展会在全国首创“种植现场展示+专业展馆展示”新模式,种植现场展示的官渡展区于10月27、28日在乡谣农场举办,专业展馆展示的郑州展区10月29日至3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 首届“一带一路”(洛阳)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16日开幕

    本网从洛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10月16日至18日,首届“一带一路”(洛阳)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将在洛阳举办。 此次博览会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洛阳市政府、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共享农业发展机遇”为主题,策划了开幕式、高峰论坛、展览展示、国内外农业合作推介洽谈、成果发布等多项活动。

  • 展示豫农优品 推进互惠共赢 豫沪携手 开启农业合作新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省销往上海的猪肉有11.58万吨,折合活猪139万头,占上海市总需求的近十分之一;禽类约61万只、禽类产品0.83万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开展“年货河南”活动,组织河南农业企业以年货或年货集装箱的形式,在上海市举行新春年货销售活动,丰富上海市民的“年货篮子”。

  • 一个“农”字连豫沪

    9月5日上海媒体记者参访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报记者赵力文摄  9月6日,第23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在驻马店开幕,10多家上海企业前来参展。根据安排,在今年年底之前,河南农产品企业还将组团到上海再次开展交流。

  • “中国市场对我们有巨大吸引力”

    去年9月,中俄双方达成了“农业快车”合作协议,即通过整车班列向中国运输农产品。基于“农业快车”的潜力,今年,俄罗斯企业计划向中国出口的面粉产品总量由此前的1万吨提升至8万吨,并计划从2022年起每年发货10万吨。

  • 海外网评:带动2000余万人脱贫,农业合作社啥来头?

    湖南益阳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大棚里劳作。习近平的重视和鼓励充分肯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将助推中国探索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更多动力。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