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共同守护海洋生态(国际视点)

2020年10月28日13: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034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附近的芒特拉维尼亚海滩,志愿者清理海洋垃圾。

  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各国重视。专家认为,海洋污染治理是一项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持续加大防治力度,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称,该机构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污染总量评估显示,全球深海中约有1400万吨微塑料污染物,是海洋表面塑料污染总量的两倍以上。面对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各国纷纷采取适当的国家防治行动,不断强化国际协调合作,持续推进海洋环保工作。

  塑料污染日趋严重

  今年10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家水族馆里展出了3个2米至4米高的装置作品——一只章鱼、一只海马和一头鲸鱼。这些装置是由志愿者在里约海滩上收集的垃圾制作而成,志愿者们短短3个月就收集了约半吨海洋塑料垃圾。

  里约水族馆的装置作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每年估计有至少800万吨的塑料制品被排放或抛弃到海洋中,相当于平均每秒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中。

  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会被分解成微型碎片,然后被浮游生物摄入,并最终对海洋生态链乃至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目前在太平洋垃圾带漂浮的微塑料面积甚至达上百万平方公里。据科学家估计,每年有100万只海鸟和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因此丧生。海洋塑料污染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80亿美元。

  欧洲环境署对欧洲地区14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后发现,118万平方公里海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其中塑料垃圾占海洋垃圾总量的近90%。一项来自荷兰和比利时海洋环境问题专家进行的研究显示,目前地中海16%的海面面积微塑料含量超出安全标准,其中部分地区含量超标5倍以上。如果污染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到2100年,地中海表面69%的区域将不再适于海洋生物的生存。

  在非洲,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对塑料产品消费以及塑料包装需求激增,导致大量塑料垃圾的产生。尤其在非洲沿海地区,塑料垃圾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渔业和生态危机。在加勒比海东北部,每平方公里海域的塑料多达20万件,这些塑料又会进一步分解成微塑料,构成新的污染威胁。

  防治措施不断加强

  据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发布的报告显示,海洋微塑料来源主要分为初生来源和次生来源。初生来源的海洋微塑料,包括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排放到海洋环境中的原料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颗粒等。

  次生来源微塑料是指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后,在风浪、紫外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破碎或分解形成的塑料碎片。其中,次生来源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管理不善的垃圾填埋场、旅游业和渔业活动等。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就海岸漂浮垃圾处理、化妆品中禁用塑料微珠等方面制订相应法案和防治行动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倡议,号召世界各国应逐步淘汰并禁止塑料微珠用于个人护理品和化妆品。

  欧盟于2018年推出“循环经济中的塑料战略”,通过对设计、生产和回收等领域的标准制定,提高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率。2019年3月,欧盟通过了关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规定,针对10种最主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发出禁令。同时,要求成员国必须确保2030年前塑料容器中可再生成分必须达到30%,2029年前容器回收率达到90%。

  针对远洋航运等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欧盟出台政策,提高港口对航运垃圾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并加强对企业和船只的有效管控。在近期提出的经济复苏计划中,欧盟决定将从2021年1月起,对塑料包装垃圾征收每公斤0.8欧元的税费,通过经济杠杆减少塑料污染。

  非洲国家也在积极应对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南非将每年10月的第二周定为“国家海洋周”,并在《国家环境管理》《垃圾法》《农业法》等多项立法中加强对海洋塑料污染的管控。毛里求斯、肯尼亚、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20多个非洲国家已经实施了对塑料袋的禁令或税收政策,其中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上,全岛禁止使用塑料袋。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不少国家使用税收、禁令和技术创新等方式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目前,安提瓜和巴布达、哥伦比亚等国都已实施“禁塑令”。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禁止使用和销售吸管、塑料袋、不可回收瓶子和聚乙烯容器等。阿根廷也通过法令,将逐步减少和禁止在保护区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提出微塑料概念的海洋生物学家、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理查德·汤普森表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相关产品应该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就考虑如何有效控制塑料垃圾的产生,这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找到替代产品对减少人们对塑料的依赖至关重要。报告建议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从农业产品及植物废料中提取天然纤维以及生物聚合物是寻找塑料替代品的重要来源,有利于提高循环利用率。

  环保科技领域的创新为有效应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智利一家公司利用聚乙烯醇等材料,制成可溶于水的手提袋,与传统需要数百年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相比,这种产品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在水中溶解,且不影响水质。挪威一家科技公司研发的激光探测和定位系统,可以对海平面以下最深一海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进行精确搜索和定位,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清理。

  巴西圣保罗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亚历山大·图拉认为,海洋污染并不只是沿海国家和城市的问题,它几乎涉及所有国家和城市。为防止海洋污染恶化,各国政府应鼓励出台可持续发展举措,发展循环经济。大学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展教育计划,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帮助公众了解和反思过度使用资源的危害。

  (本报布鲁塞尔、约翰内斯堡、里约热内卢、北京10月27日电)

文章关键词:海洋生态 海洋生物学家 塑料碎片 污染治理 海洋环境保护 塑料产品 海洋哺乳动物 污染情况 海洋研究所 塑料容器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河湖海湾保护要突出“一河一策”“一湾一策”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25日说,重点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一河一策”“一湾一策”。生态环境部当天进行重点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度会商。

  • 构筑“海上塞罕坝” 创新海洋牧场中国样本

    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在辽宁大连举办。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活动已持续多年。十几年来,唐山海洋牧场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指导思想,把打造中国样本作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仰。

  • 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今天(15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了《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这是该指数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次发布。指数显示,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内生动力不断积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 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丨汇聚精英智慧 打造海洋盛宴

    10月15日上午,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海洋理事会负责人和20多位国内外院士和数百位专家学者、国内外涉海龙头企业高管等,共计1000余人出席论坛或全球连线论坛。

  • (山东自贸试验区一周年) 创新自贸 引领山东

    “创新自贸 引领山东”,山东自贸试验区挂牌即将满一周年,山东紧紧围绕制度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释放发展活力。112项任务措施通过制度创新打通堵点、释放活力,各片区建设开局良好。

  • 建设1467个美丽海湾

    (记者寇江泽)7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据介绍,我国现有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50多个,海湾岸线长度约占大陆岸线总长度的57%,不同大小的海湾有1467个。

  • 加快构建和完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

    随着人类海洋活动的增加,海洋生态安全日趋严峻,已成为国家战略性问题和制约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离不开国家海洋治理体系的支撑与保障,国家海洋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亦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二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耦合关系。

  •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开展近岸海域潮下带海藻场水下调查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了解到,近日,该局北海监测中心赴青岛潮连岛开展了海藻场水下调查工作。此次水下海藻场调查,在北海区当属首例,亦填补了青岛近岸海域潮下带海藻场生态学调查的空白。

  •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实验6”号下水

    7月18日拍摄的“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7月18日拍摄的“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7月18日拍摄的“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螺旋桨。

  •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实验6”号下水

    7月18日拍摄的“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7月18日拍摄的“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7月18日拍摄的“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螺旋桨。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